马玉竹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樟木小学 615000
摘要:语文学科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给自身文化与气质带来的巨大改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中 传统文化 渗透分析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拉近文化与语言的距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常规知识并让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通过对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将优秀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
文化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还是从对社会及个体的作用而言,都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传承和发展。就传承的途径而言,教育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即是利用了语文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以个人的言行举止践行传统文化,由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传统文化能够永葆鲜活的生命力。
(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化,是无数中华儿女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其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而彰显着其重要价值。爱国,是隐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最隐秘的爱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能忘怀自己的祖国,都要对祖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便能够在多样的文化教育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屈原、文天祥、林则徐等多样的故事之中了解和感受爱国的本质内涵和精神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给学生讲述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尽管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较浅,记忆的时间较短,考试之后就将知识点遗忘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可以一改以往单调、枯燥的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其知识面得到拓展,知识储备量不断增加,进而有效地提升其语文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那么教学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特别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但自制能力较差,如果教学内容无法让他们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涣散。目前,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主要停留在书本上的古诗等方面,但通常来说,这些古诗都是需要背诵的,学习和记忆负担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不感兴趣,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带有功利性目的,希望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传统文化失去了其人文性和文化性,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由于学科背景的影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只能集中于字词句篇的解读中,而这种肢解式的解读更多体现的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更应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尤其在面对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时,若采用这种功利的做法,则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也难以挖掘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为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积极地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诵读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以古诗词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品味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并自觉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向于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以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正因如此语文教师忽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再加上很多教师潜意识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书籍或参与实践活动了解,无须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即使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倾向于单向讲解,学生未深入理解,对学生心灵和情感启发更不知从何谈起。对此,语文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解读作者写作背景;如果想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中涵盖的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让学生深入解析阅读文本表达含义和传递的中心思想。通常作者在写作时会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并发出自我感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讲解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之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阅读文本当中,打破时空界限和作者交流,最重要充分理解作者传递思想感情。
(三)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弟子规》中提道:“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这些语句中就蕴含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日常礼仪。语文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这些语句的意思,并且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遵守相关礼仪。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端午节即将到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关于端午节的知识问答活动,如端午节的由来,为什么要包粽子、划龙舟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中,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并且在实践中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并不难。但是需要教师从传统文化实际内容出发,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来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从而才能够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5):121-122.
[2]王婷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天津教育,2020(27):72-73.
[3]马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才智,2020(25):191-192.
[4]陈建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5.
[5]姜新利.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