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周霞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王亚南学校 4388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于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地分析,明确其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行动地采取对策,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把握住课程改革的要点,再将各种教学策略进行实施,确保小学数学课程的规范化、有效化建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简明扼要地讲解教材内容,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讲解,但是,教师往往机械地将知识点教会学生,更没有联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忽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未能与实际相联系
有些数学课程内容可能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遇见的内容,教师将这些概念与公式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不仅无法实现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有效接收,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丧失学习兴趣,阻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基本的一点,教师只有将无理数相关概念融入生活,使学生能够将其与身边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无理数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过于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忽略知识点本身
对于童心未泯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生活图片甚至相关歌曲等趣味元素,会使课堂更具活力,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引导学生专注学习。但是,教师在趣味性和知识拓展上下过多功夫,往往会使教学偏离本质,达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使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面临新的困境。
3、缺乏纪律监督,学习氛围散漫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很高的学科,数学中许多概念和方法较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想真正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学生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绝对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纪律性,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在课堂中注入活力,使学生保持对数学课程的浓厚兴趣与持久的专注力。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效率的提高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完成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断升华知识层次,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到相对应层次的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计算25 x 4 = ?在学生算出结果为100后,继续让学生计算2.5 x4=?0. 25 x 4=?25x0.4=? 2.5x0.4=?学生依次写出了四个算式的答案10,1,10,1,教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和讨论小数乘法的规律,学生发现: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通过移动小数位来实现计算,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计算方法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小红买了3斤苹果,每斤5. 2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了题意计算这道题并不难,学生列出算式5.2 x 3 = 15.6元。教师继续提问:小明也去超市买苹果,他买了5斤苹果,每斤4. 5元,小明比小红多花多少钱?学生要先分析小明花了多少钱,然后在计算小明比小红多花多少钱?学生列出了算式5x4.5一5.2 x3 -6.9元,通过计算,学生对小数乘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将原本静态、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对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最终实现高效教学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梯形面积”的讲解,教师首先展示一张梯形图片,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时是如何转化的?”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推导过程,组织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内容川。这样,学生就会试着将梯形转化为以往学习过的图形,以此进行面积的计算:准备一张梯形的硬纸片,思考怎样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下操作:①准备一个梯形;②复制一个梯形;③对复制的梯形进行180°翻转;④将翻转后的梯形的腰与原图形的腰进行重合。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大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教师继续引导“最后呈现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下底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等,以此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根据操作经验和个人的观察,试着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
3、引导生活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实的观察、感受和发现数学知识。为了有效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调用学生生活场景、生活话题、生活问题,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如幽默语言、角色扮演、多媒体课件等等。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堂提问和生活实际案例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引导学生尝试动手制作二维坐标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首先提出问题,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要告诉别人你的具体位置应该怎么说呢?你需要通过几个数据可以准确表示你的位置?学生们开始思考并观察自己的位置,提出应该需要两个数据,只要说出自己在哪组几排就可以了。之后教师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班级作为排列图片,图片中体现出横项、列项直角坐标定位方法,引入新课知识。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探究欲,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会走进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爱学生,相互促进,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之后,提高课堂的效率,真正构建入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途径[J].中外交流,2018,(6):88.
[2]赵英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之我见[J].读写算,2018,(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