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优化高年级学生思维品质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   余何春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当前教学环境给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余何春
        (大兴地镇中心学校,云南 怒江 673203)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当前教学环境给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公式以及数学理论的时候,需要关注到对学生计算能力、学科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们拥有一个良好地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便以此为角度展开了探究,分析了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高年级;思维品质;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以此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此,将数学教学过程里融入思维品质培育,成为了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为学生们设计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以此来实现思维品质培育的目标。但是,由于很多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对思维品质培养不够重视,加上缺乏资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导致教学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为此,笔者便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为角度,针对思维品质培养展开了相关的探究,以供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参考和依据,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家长开始越来越关注对孩子文化方面的培育,因此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逐渐提升,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十分低下,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更大的学习压力。而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在遇到新的问题的时,也能够有更强的解决能力和探索思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在新课程中共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里,需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和舞台进行探索学习,在探索的过程里获取知识、实现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很多教师往往没有真正地落实这样的教学理念,因此,如何翻转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而在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里为学生们融入思维训练,就是实现数学课堂翻转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培育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里融入思维品质培育的内容,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总之,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培育,无论对于学生、教师还是家长而言,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优化思维品质策略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结合教学的主题和内容,借助某种方式和手段,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并且通过教师语言和行为上的引导,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中展开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以此来实现学习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里,通过提出一些开放型、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到问题的氛围中,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为学生们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问题情境下展开探究、思考、发现,以此来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培育质疑的思维和思考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重要的是问题的构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有效地问题,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实现思维品质培育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目标。精心地设计问题,借助这些问题来搭建问题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要始终,过于简单地问题会失去去探究价值,过于难的问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需要精心地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例如,在开展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统计图形,如“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以此说出这些统计图的名称,接着,教师再给出题目“学校准备开展运动会,已知长跑参与人数为24人,短跑参与人数为16人,跳神参与人数为26人,跳远参与人数为12人”让学生根据现有信息做出几种统计图;等学生基本完成统计图之后,教师询问学生“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其他的统计图可以统计本题吗?”于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扇形统计图”,并为学生介绍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统计方法;最后,教授完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几个统计图进行统计,归纳每个统计图的特点,找出其中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思考的过程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得到思维的训练和提升。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们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机会,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让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学会采用学科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思维提升。在引导学生探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的时候,往往需要包含以下五个步骤:第一,要求学生清晰地理解问题;第二,设立探索计划和思路;第三,进行探索实施;第四,得到问题答案;最后,总结和反思。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五个步骤下手带领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在探索中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授完《扇形统计图》过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探索任务,给每个学生出了3个统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题目。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每个题目进行分析,了解每个题目的出题类型;之后,教师让学生先思考题目的解题思路,尝试用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套用,思考其可行性;接着就是对答案的呈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索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学习的不足和漏洞,以此来明确自己日后提升的方向。


(三)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公式,还需要发挥出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对公式进行运用,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灵活、精神、敏捷的思维品质,才能够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在教学的时候,展示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尝试通过问题引导答案,而不是通过答案记忆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才能过更加适应数学的发展趋势,给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带来帮助。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数计算教学时,便为学生除了一道问题“一桶油,已知加上油桶的重量为36.5,在用去了一半之后,现在剩下的加上桶的重量共计20.5,请问,其桶的重量为多少?”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教师往往都是先直接给出答案,然后再根据答案反为学生阐述原因,而在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从0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一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在解答本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先举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回答“36.5-(36.5-20.5)×2”;有的学生回答“20.5×2-36.5”;有的学生回答“(20.5-36.5÷2)×2”等等。有了答案之后,很多教师往往就会直接跳过这个题目,然后,笔者却设计了另外的环节。笔者先把学生的答案轮流写在黑板上,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答案都是怎么思考出来的吗?谁能帮忙分析呢?”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始举手针对自己的理解选择算式进行分析,如学生对第一个算式进行分析“因为要求桶的重量,所以要先算出油的重点,因此先用(36.5-20.5)算出半桶油是多重,再乘以2之后算出一桶油多重,最后用最开始的数字检出一桶油的重点,就能够求出桶的重量!”但是笔者发现还有很多学生不理解第二个算式的含义,于是笔者开始进行分解,先引导学生说出“20.5×2”是什么意思,于是很多学生能够说出是为了计算一桶油和两个桶的重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一桶油和两个桶减去一桶油和一个桶的重量等于多少?在教师的点播下,学生立刻反应出来是计算单个桶的重量,于是理解了算式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展示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探索方法,慢慢地获得思维品质提升。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分析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们重视思考的过程,学会对思考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够将优点及时记录、将缺点进行分析调整,让本次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同时,通过对思考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解题方法,正在日后遇到类型题目的时候,学会举一反三,提升题目练习的价值。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评价,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关键的途径,通过反思评价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质疑、判断和分析,通过公开的反思实现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在这个过程里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可以在反思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和答案,以此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思维和多角度分析思维,如果解决问题失败了,教师还可以在反思评价的环节引导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成长。
例如,在开展六年级总复习的时候,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已知一个正方形的池塘,现在学校需要在旁边种树,每个正方形边长都可以种下20棵数,另外每个正方形的顶点也可以种下一棵树,那么请问总共有多少棵树?”学生在看到题目之后,立刻直接算出了答案“20×4=80”,于是,笔者便带领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对应的图形,并且在边上做下树木,通过3棵、4棵等不断地增加,来总结总数的规律,这个时候学生发现,总数的结论和直接用一边的树×4有一定的差异,都比原来的少4棵,于是学生给出了最终的答案“20×4-4”。在完成了问题解答之后,笔者没有直接结束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对本次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思考和归纳,于是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够直接根据第一反应进行解答,需要详细地分析题目,了解题目中真正考核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让学生养成了谨慎、仔细的数学思维,在日后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严谨,从而有效地提升解答的正确率,
(五)融合生活元素,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不能够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可以联系生活设计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背后的逻辑,从表面学习转化成深度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和延伸,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例如,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拓展性演练,让学生们进行课外拓展,通过自己的拓展探究来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里找到问题背后的逻辑;接着,教师可以进行变式性演示,如教授六年级数学分数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的题目,对题目进行变式,如假设教室是一间超市,现在我们要进行购物,已知苹果购买了30块,橘子是苹果的1/3,香蕉是苹果的1/2,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进行探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品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结合数学问题,为学生们进行思维培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谨慎思维、探索思维都能够得到提升,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莉.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现状及对策——以YC市YF小学六年级为例[J].内蒙古教育:C,2016(1):39-39.
[2]张起善,熊纪鹏.城乡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比较研究——提高乡村学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生活教育,2018(5):94-95.
[3]毛密娟.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研究[J].广西教育,2018(33):57-58.
[4]韩钰颖,喻平.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心理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6):29-34.
[5]张琦.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7):95-101.
[6]余国飞.从几个典型案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品质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19(2):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