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高中生时空观念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黄国义
[导读]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注重核心素养的今天,时空观念的培养相当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黄国义
        (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重庆  长寿401220)
        摘要: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注重核心素养的今天,时空观念的培养相当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字: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前言: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强调学习历史要具有时空观念,时间和空间角度都要关注,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史实进行理解和分析。本文将就高中时空观念的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一、增添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
        1、呈现轴线,厘清发展脉络。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但是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的而非观念的,所以不能从观念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而要从历史发展的具体事物出发,运用各种直观道具,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时,我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时空轴将各个事件都标注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厘清事情的发展脉络。如有学生标注:1940年,英国政府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从这个时候开始爆发,这一点没有错,但是英国政府为何要派遣远征军呢?如果能将轴线适当地向前延长一些,就能看到其中的原因。”学生得到启发,尝试将时间向前整理,发现原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行动让英国人震怒,所以才会发动战争。教师再鼓励学生向前推进,思考林则徐为何要进行虎门销烟。学生继续延伸,发现原来是因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流失。在利用历史轴线进行整理后,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2、精用地图,展示变迁进程。
        在历史课本中有不少历史地图,它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对比历史,能看到各个朝代领土的变化、战争的进程等,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化和迁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我展示出秦朝的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秦朝国都咸阳的所在位置,看看秦代的主要道路呈现怎样的状态。学生发现秦朝的道路基本上都是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延伸。接着,我再鼓励学生注意从九原到云阳的直线,看看这代表什么。学生由此发现灵渠的位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之后再鼓励学生观察地图上长城处于什么位置,让学生将长城和秦朝的疆域结合起来思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地图对比阅读,学生认识到秦朝在道路等方面强化了中央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设计地图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观察地图的时候注意看其中的内容,找到若干张地图之间的异同点,强化历史地图的时序性;同时,还要给学生配合展现各种相关的史料。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地看地图,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地图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二、梳理发展过程,从表面到本质
        要想提升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叙述、概括较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状况,让学生融入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进行整合和串联,从而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整个单元之后,我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说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情况,尝试总结历史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运用时间轴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分别标注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所采取的行动;从汉朝到元朝,中国分别采用什么手段强化中央的权力;明清时期废除宰相,建立军机处,皇权不断被加强。将所有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虽然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都不太一样、设立的机构也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皇帝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权力、希望能够削弱地方势力。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串联了历史并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三、比较事物联系,由片面成体系
        1、纵向联系,理解历史延续。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中的相互联系,尝试系统地展开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纵向对比,尝试理解历史的延续性。在借助时间轴将所有历史事件整合在一起后,学生发现时空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转换的,因此在历史解释时要避免直接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变化性和延续性。
        2、横向联系,学会归纳概括。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避免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分割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专题学习,而要糅合在一起,巧妙地使用阶段性历史年表,尝试加入各种史料,强化中西方同时间的历史对比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从而培养其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我引导学生运用横向对比的方法,尝试找到各种不同的史料,并整理出阶段性的历史年表,分析中国科技和西方科技发展之间的异同点。学生首先各自寻找史料,整理中国、西方同时期的科技发现分别是什么。学生发现,在十六到十七世纪,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是《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的西方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科技发明主要围绕医药学、农学等比较实用的学科,而西方则关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此时,我再要求学生思考为何中西方会存在这样的不同之处、是否和中西方的社会观念和文化思想有关。学生找到了横向对比的点,对相关问题的挖掘也就更深刻。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关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体系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具有时效性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真正发散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峰,王爽.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
        [2]钟键.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35)
        [3]陈欢.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时空观念素养的方法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