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娇娇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 小说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相关内容,教师要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学略,依学而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努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阅读体验和感受,以便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关键词] 深度学习;小说;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小说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拥有完整的布局、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在现实之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为了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把握小说相关内容,教师要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小说多以1000字以内的微型小说(小小说)为主。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的塑造只勾勒轮廓,捕捉其性格中最闪光的亮点来着力“速写”。它的语言简明却富有节奏、人物不多却个性鲜明、情节单纯却相对完整,让人百读不厌。根据微型小说的文体特色,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应关注情节、人物和环境,留心情节的展开、发展、高潮、结局,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言行和心理活动等描写,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旨、品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等,小说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1.聚焦文体式——把握核心价值
深度的教学解读须依据文本体式,采取合适的阅读方式,以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依据文体的文本深度解读有两个要求:一是特定体式的文本阅读取向要“常态”,像正常人那样地去阅读作品;二是运用符合文体的阅读方法,弄清作品要读哪些内容?要读到什么程度?要用什么方法读?依据文体特色重构教学能再现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遵循文本,挖掘文本特质,言意兼得。教学统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依据小说的文体特色确定学习目标:
(1)熟练地根据标题或小说特点概括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尝试运用对比、提问、推测等策略,体会诸葛亮的语言和行为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3)基于文本材料推导观点,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享受文学审美体验,获得阅读的成就感。
学生围绕这样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阅读,能在“方法策略”中探索,在“理解评价”中深化,在“文学审美”中寻根。
聚焦文体式教学小说,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作家如何做到通过描写成功塑造诸葛亮唯一的“这一个”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的品味和领悟,达到真切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体会小说主旨的目标,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习得小说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帮助他们在今后阅读与该文本高度相关的大量作品中形成一定的阅读范式,最终做到高效阅读,真正实现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
2.阅读检测式——凸显情节曲折
对小说而言,仅说清楚故事的主要内容远远不够,学生需要聚焦关键情节,才能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的文本阅读测试题,引导学生在课前探究性阅读中梳理故事情节,提升信息检索、整合、推论的能力。教学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盼》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简答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围绕“盼”写了哪些故事情节?请抓住关键信息概括。课堂检测时,教师根据课前批改情况出示情节概括不完整和没有写出具体事例的两份预学单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概括的不足,再出示两份概括精准的预学单,引导学生发现规范表达的规律,鼓励学生尝试用“四字”概括故事情节——喜得雨衣、盼望下雨、借口无效、如愿雨停、意外圆梦。学生规范、灵活地表达故事情节后,教师提高思维难度,要求他们用“七字”概括且要加上“表示心情的词语”。学生用“希望下雨穿雨衣、失望天气总晴朗、企望出门买酱油、无望瓶罐满当当、渴望雨留明天下、绝望天明静悄悄、喜出望外穿雨衣”等表达后,教师巧妙地以“ 平常心……”为中轴,将希望、失望、企望、无望、渴望、绝望、喜出望外等词语按“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在中轴线两侧,并用线条将词语“串”起来。一波三折的曲线让学生明白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往往富有变化,明白好的写作要精心构思,努力让情节有冲突、转折、变化,甚至具有颠覆性。
课前预学促使学生探究性阅读,课堂检测有利于反馈学生的阅读效果,指示阅读改进的方向。在阅读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提取、整合、推论、评价的能力,致力于学生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优化。阅读检测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改进阅读教学,使教学“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由精细的字词句段篇学习转向阅读策略学习”课前阅读与课堂检测并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单元统整式——丰满人物形象
教师教学,“不必死板地按照现有教材的体例和顺序进行教学,教师们可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对现有教材做必要的调整”。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围绕“走近鲁迅”专题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既有鲁迅的作品,又有写鲁迅的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鲁迅。
教师进行单元统整教学,学生在“鲁迅文化的语境下品鲁迅”,在探究性阅读中领悟表达,读写实践。从“别人看鲁迅”“我心目中的鲁迅”“颂鲁迅”等多个视角丰满了鲁迅的鲜明形象,为学生打开了认识鲁迅的一扇 “窗”,丰富了学生的文本认知,促进了学生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小说有其特定的体裁特征。小说阅读有其特有的规律,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时自然要遵循其规律。教师要凭借多样的小说探究性阅读实践,引领学生在经典小说里学习建构和运用语言,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最终实现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