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育人路径探索——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刘明 何维 刘宪楚*
[导读] 文章通过探讨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性,站在《生物化学》课程的角度,从四个不同的方面给出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参考。
        刘明 何维 刘宪楚*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415000)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性,站在《生物化学》课程的角度,从四个不同的方面给出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思政育人;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

        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领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因此,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的产物,课程思政便应运而生。
        将思政教育引入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环节,使“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学习同向而行,实现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义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政治理论觉悟,将“立德树人”作为宗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在分子的水平上阐述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现象以及疾病发生的机理,该课程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在该课程能无声地渗透思政育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立德树人”的思想顺利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
1、课程思政视域下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北大学霸弑母案”、“复旦投毒案”、“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明星高材生制毒销售案”等等,这些高学历人才犯罪屡见不鲜,每一桩案件无不关联人性道德的缺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一个人只有才德兼备才是最优秀的人,若有才无德则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这说明了良好品德对人的重要性。如北大学霸弑母案中,吴谢宇弑母蓄谋已久,从如何准备,如何作案到如何善后,他都谋划的有条不紊。事发半年后才被人发现作案现场,三年后才抓获真凶,而在庭审上他依然能够从容不迫、避重就轻地应对,企图获得他人的原谅。这种高智商如果用在学习上,吴谢宇未来的成就不容忽视,而如今他却用来犯罪,这不仅是人生的悲哀、社会的痛点,更是反应了教育上育人的重要性。

2、生物化学课程地位、特点及其价值引领作用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的水平上解释生命活动现象的一门学科,也是生物和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与技术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也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应用面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该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知识点琐碎但又联系紧密,并且生物化学专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更新,且其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对于刚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系数教大,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如果能够将生物化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将思政育人工作贯彻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当代每一位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刘凌云[2]指出,将课程思政落实到生物化学这一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讲述学科发展史,结合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个人或团队的科研成果,发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最终完成“三全”育人目标。

3、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
3.1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人
        生物化学课程虽理论性较强,但其应用性也很强,虽其知识抽象难理解,但很多知识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章节时,可以引入三聚氰胺案例,告诫学生知识要学以致用,要造福人类社会而不能祸害社会;在讲解酶章节内容时,可以大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洗衣粉加酶、冰箱保鲜的原理、一些抗菌药物作用的原理等,提示学生知识可服务于生活;在讲解糖、脂、蛋白质代谢等章节内容时,可以引入糖尿病、减肥等方面知识告诫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在讲解核酸章节内容时,可以引入新冠肺炎病毒的案例以及腺病毒的知识,从而告诉学生“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的道理。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利用知识这双慧眼去辨别生活中的真伪,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2 以科学家的精神感染人
        在生物专业领域科学家的故事比比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如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等精神。在讲解蛋白质理化性质章节,我们可以引入巴斯德发现分子的旋光性的故事和Sanger发明Sanger反应的故事,从而告诉学生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和创新。除了引入正面故事进行引导外,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反面的典型人物案例进行警示作用。如讲解遗传信息传递内容时,可以引入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告诫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创新,但要坚守伦理道德的底线,不能拿他人的生命作为自己的垫脚石。
3.3 以科学的成果鼓舞人
        鉴于生物科学专业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物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相关的科学成果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如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研究出的中国超级水稻,解决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粮食问题,也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深入研究为疾病的治疗、防治等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无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科学成果灵活融入课堂,对学生的身心和人生信念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3.4以科学的方法培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物质代谢讲完后,可以引入讨论课,让学生自学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通过讨论的手段让学生加深对三大营养物质物质代谢的理解。讨论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它通过语言交流,思维观念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思想方法。讨论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对话、思考、探究,这种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倾听他人建议,深入思考,认真探究”的习惯[3]。同时,学会讨论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4]。讨论法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更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乐趣中体验社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美]爱因斯坦著.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选自爱因斯坦文录[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 刘凌云,张要军,张亚歌,等.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渗透与融合——以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
[3] 梁中贤.讨论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中国高教研究,2011,27(2):51-53.
[4] Stephen D 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讨论式教学[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明(1987.2~),女,湖北黄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基金项目:1、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改课题(FRjg2016).
2、湖南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HNKCSZ-2020-08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