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 穆林林 李保乐 辛婷 杨建鹏
蓝田县灞源镇麻村小学
摘要:教材处理是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前提,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课例的分析,提出从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适当取舍拓展,利用教材结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处理建议。
关键字: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材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经常出现不知如何处理教材的困惑。教材上的内容哪些该教,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舍去,在教学设计时都没有定论。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理没底,课堂上不能准确的把握方向,课后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问题。那么,如何看待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教材呢,在此谈谈一些看法。
一、深入研读,准确把握内容。
教材内容是编者课程愿景的载体,呈现在书本上会有篇幅的限制,研读时更会有各人理解的不同。教师应当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深刻的研读教材,力求切近编者的愿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从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看,各栏题、课题之间都是相互支撑,环环相扣的,前一课教学主题的偏离将影响后一课的教学展开。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主线,才能科学的利用好各栏目,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1]。
二、结合学情适当取舍和拓展。分析学情是进行教材整合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2]学情分析的重要价值就是决定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拓展。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由二至三个栏题组成,每个栏题中包括正文、活动园、阅读角、相关链接。正文部分内容很有限,教师需要反复研读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同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拓展。以《爸爸妈妈多辛苦》为例,教师通过扩大范围,把“爸爸妈妈多辛苦”扩展为“家人多辛苦”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而在《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一课结尾时教师列举了当年全球环境问题:火山爆发、洪水泛滥、蝗虫肆虐,但显然这些现象并非完全人为的环境问题,这种拓展就打乱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已有的认识。
三、发挥教材结构特点在设计、教学中的功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主要采取师生互动贯穿始终的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因而需要借助大量现实的生活案例,而教材提供的活动园、阅读角、相关链接就是最好的素材。对于这些素材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或者作为教学思路设计的参考,让课堂更加丰富。这一点在低年级教材的处理中尤为明显。以《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教材设置了很多图片,让教学内容更为直观,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图片则会使教学活动受到限制。教学中有教师结合时事,以“迎全运、游西安”为活动主题,模拟学生在各种公共场所体验排队的重要,通过对各种突发问题的处理,吸引住了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灵动性。
总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拓展,科学设计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 [2]杨述琴.立足教材编写愿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J]学周刊,2019(32)
本文系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方法案例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XKT-XXDF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