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漆艺文化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在中学美术课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6期   作者:吕思橙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品在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举步维艰。
        吕思橙
        四川师范大学 610100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手工艺品在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举步维艰。对于贯彻十九大精神,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有效应用,实现现代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到凉山彝族传统漆艺文化和玩偶手工编织到中学美术课堂创新理念和研究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探索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和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播的新一代青年,为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认知和审美水平。
关键字:彝族漆艺 手工编织 传统手工艺 VR技术 课堂教学 创新
1.将彝族漆艺文化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应用于美术课堂的背景
1.1漆艺文化和玩偶手工编织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彝族漆艺历史悠久,是凉山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彝族人民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宗教等智慧结晶,因而漆工艺被称为“漆艺”的活化石;而玩偶的手工编织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依然保存在日常生活的纯手工艺,是一种集理论与实践大成的艺术。两种传统民族工艺起源于人类平凡日常生活,并依托一定的载体传承至今,但由于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艺存在一定的冲击,使得很多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2006年在苏州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引进,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更好的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深新一辈青年对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解与继承,引发了我们将漆艺文化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带入中学美术课堂的思考和求索。

1.2漆艺文化元素和玩偶手工编织作为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带来巨大的冲击,传统手工艺面临日益衰退和变异趋势,甚至消失。主要面临几大形势:一是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下,机器成本代替了人力资源成本;二是知识时代的来临,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艺术瑰宝,值得新一代青年去守护;三是社会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全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文化之间逐渐相互影响,从彼此之间相互吸取营养,而带来了本土文化的改变[1]。
        我们将传统手工艺中的彝族漆艺文化元素和玩偶手工编织融合现代科技VR技术,对其进行加以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模拟重现,再将之简化带入中学美术课堂,深层次、全方面的了解,这对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将漆艺文化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创新性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分析
2.1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漆艺与手工编织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创新点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将漆艺文化以及玩偶手工编织带入中学美术课堂,抓住中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美术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将彝族漆艺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工艺进行拍摄或在计算机中进行三维扫描,还原一个三维的场景,以便给中学生们在现代化的美术课堂中营造一种真实还原的传统手工艺体验环境,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审美需求来进行选择,采用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堂沉浸感,带动课堂氛围,切身感受到现代化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漆艺与手工编织的冲撞带来的无限魅力,在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思想意识、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2]。




2.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漆艺与手工编织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的模式设计的探索
2.2.1传统漆艺元素和玩偶手工编织应用中学美术课堂路径的探索
    利用前期VR技术模拟实验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图文资料的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实地探索—得出结论—深入调整—应用实践—收集反馈—最终成果—实践展示,对原有的民族工艺进行二次创作,利用计算机生成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并制作成课件,并带入中美术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2.2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
        采用“调查研究+设计+应用教学”的模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准备阶段,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的收集、梳理有关彝族漆艺和玩偶手工编织工艺的相关资料,深入的了解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彝族传统漆艺元素与手工编织元素背后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3]。其次设计实验阶段,实际上是对凉山彝族漆艺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实验,对漆艺手工艺品以及玩偶编织工艺品进行不同工艺的实验演练,巧妙使用VR技术在中学美术课堂有限而短暂的时间中对彝族漆艺以及玩偶手工编织进行多方位的展示,利用互联网让中学生们身处美术课堂也能身临其境的了解到彝族漆艺和玩偶手工编织的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流程,了解其文化内涵,工艺技巧,体会传统文魅力。最后是总结并应用于教学阶段,建立一套虚拟技术将彝族漆艺元素与手工编织应用于中学课堂的教学模板,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与体系,顺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学基础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的需求,引导中学生在传统的知识框架中进行新的适应当下发展需求的创作,形成自己对传统手工艺独特的理解和风格[4]。
3.将彝族漆艺文化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工艺应用于中学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3.1对课堂模式创新的意义
        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彝族漆艺文化和玩偶手工编织的动态化教学,创新传统美术课堂的授课方式,赋予这些传统手工艺以生命,减少新时代的中学生与传统手工艺的距离感,加深新一辈青年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扬的意识,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中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观念,赋予传统手工艺不同的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其活力。
3.2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将彝族传统漆艺元素与玩偶手工编织元素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研究是一次新的尝试,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的发展问题,缩小了很多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可能性,加强对新一辈传统工艺文化的教育,形成文化继承传播的平台,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受众面不断扩大,在教学中培育了一批新的传统手工艺继承人,文化的发展带动经济政治的同步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J],《装饰》,2007年第2期
[2] 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结合的意义——以虚拟文化遗产的应用为例[C]
[3] 林乐成,从“工作室”到“实验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纤维艺术教学,2015(06)[J]
[4]符娅,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2006(01)[J]
[5]程心颖.凉山彝族漆刻壁画艺术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7(6):175-180.
[6]周红明.谈凉山彝族漆具的复兴创造[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104-106.
[7]刘传鹏,黄佳欢.民族图案纹样在传统民间工艺中的应用——以凉山彝族漆器和海南黎族织锦为例[J].文化产业,2020(13):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