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泳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本原小学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新旧知识的关系,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品质,获得高阶思维能力。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追求高度契合,是实现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同时,深度学习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浅层化或机械化的问题,这是因为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实验中,二者都追求相同的精神内涵,二者都重视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双重培养,其目的都是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这说明二者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这就证明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用深度学习来解决浅层次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浅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度学习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进行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还需要学习方法朝着理解性、整合性、迁移应用性、批判性创造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应该成为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目标。面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知识与运用割裂的问题,本问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知识与运用三个角度,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化融合策略:走向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一)借用生活现象,沟通语文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有许多课文内容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历有关,是我们日常生活内容的熟悉感。因此,教师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现象,传达文本情境和生活情境,实现学生生命体验的转化。例如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肥皂泡》的具体教学案例为例。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肥皂泡吗?你们玩过吹肥皂的游戏吗?
生:我玩过,很好玩。
生:……
师:你们喜欢玩吹肥皂泡吗?
生:喜欢。
师:大家都来说说你们都是怎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生:我会用些肥皂沫,把他融化在水里面,然后用笔筒吹。
生:我是买的泡泡水,直接用他的圈圈来吹的。
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肥皂泡有关的课文,第二十课《肥皂泡》,作者冰心。
在《肥皂泡》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玩肥皂泡的经历。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的课堂情境,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使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文本知识和学生经验的转化。
(二)补充生活资料,突破课堂空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适当的环节补充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生活资料,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为例,进行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
师:同学们,大家见过荷花吗?
生:见过的,公园的池塘里就有,每年夏天就会开放。
生:它的花朵比较大,是白色的,很香。
生:它的莲子可以食用,做莲子羹。
生:荷花在夏天开放。
生:……
师:荷花只在夏天开放吗?他的花朵都是白色的吗?
师:很多学生多看到过荷花,但是你们对荷花真的了解吗,这里有一份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呈现荷花资料:荷花属毛茛目睡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教师在《荷花》的新课导入环节,补充了关于荷花的资料,把生活中的荷花资料纳入课堂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识成智策略: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提升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或处于特定的操作阶段。思维水平具有可逆性和保守性,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是,逻辑运算只能在目前的情况下使用和解决,还需要特定图像内容的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水平,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整合,即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绘画、表演等视觉表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既可以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又可以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与绘画和表演相比,思维导图对教师来说更为方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理清阅读语境,疏通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理性智慧。例如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海滨小城》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师:课文是怎么样去记叙海滨小城的?
生:按照空间的顺序,先写海滨,再写小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海滨、小城)
师:嗯,可以具体的来说一说课文哪些段落分别是写海滨的和小城的?
生: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是写海滨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是写小城的,第七自然段是总结全文,总括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1-3、4-6、7)
师: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海滨的美丽的?
生:从海上和海滩两个方面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海上、海滩)
师:大海和海滩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大海上写了帆船、军舰、海鸥、云朵等四个内容,海滩上写了贝壳、船队等两个方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大海: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海滩:贝壳、船队)
师:那又是怎么描写小城的美丽的?
生:从庭院、公园、街道三个方面来写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庭院、公园、街道)
师:作者又是怎么样描写庭院、公园和街道的呢?
生:写了庭院树很多,叶很香和红花;公园的桉树大,枝叶密;街道干净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庭院:树多、叶香、红花;公园:桉树大、枝叶密;街道:干净。)
师:作者这样安排文章,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认真对课文)
生:整体上是分总的结构,结构上有事总分。(师板书:整体总分,结构上分总)
……
师: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海滨和小城的美丽,到底是要寄托什么感情呢?
生: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老师板书:爱)
师:作者把对家乡小城的热爱之情寄托在一个个场景上,小城的美丽,进一步存托出作者的爱。
《海滨小城》思维导图具体如图所示:
该图按照课文的分总叙述顺序,先分别写海滨,小城,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海滨小城的美丽,课文从海滨和小城的五个场景出发:大海、海滩、庭院、公园、街道,详细的描写了各个场景的美丽,课文脉络清晰,学生一目了然,该图又反应出了分总和总分等写作方法指导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文内容随课堂教学过程及时写在黑板上,逐步构建课程的思维导图。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文本的语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合文本知识,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理性智慧。
三、迁移运用策略:走向认知与行动的合一
(一)提高元认知水平,促进知识迁移
对于元认知的定义,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思考自己的想法。元认知水平是学生正确传递知识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着自己的感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迁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例如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海底世界》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和动植物。海底世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里面有哪些动植物?他们有什么特点?(师在课前发放批改好的问题。表格内容如下所示:)
表1 海底世界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填写的,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PPT呈现学生填写的表格)
生:海藻并不都是世界上最长的生物,有些海藻是单细胞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只有那些长到二三百米的海藻才是世界上最长的生物。
师:很好。这个答案你是怎么样发现的呢?
学生把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师: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填写“那些能够涨到二三百米长的海藻种类”才是世界上最长的生物,有相同错误的请及时改正过来。
师:还有其他的不同意见吗?
生:……
老师们画了一张表格,上面列出了海底世界的相关问题。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三个环节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和反思:学生课前的自我准备、教师的课前反馈、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在课堂上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辐射拓展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知识来自生活,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生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简单的知识学习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在讲解课文时,应结合与课文相似的生活经验。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升华文本的价值,使文本的价值不仅存在于语文学习中,而且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操,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文本塑造人的价值,陶冶人的情操。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剃头大师》一课时,教师在讲到我这个“剃头大师”为小沙剃头,结果头发剃的坑坑洼洼,还得小沙剃光头,姑父每天夜里爬起来找睡衣上的碎头发。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们谈谈自己是否有相似的经历,不会做但是还是在逞强,结果把事情做糟糕,你们当时表现如何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下。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更能理解和体会文中我当时的感受和心理状况,也能明白老师傅才是“剃头大师”,而我是一个“害人精”,嘲笑自己不懂装懂,还得小沙父子“不得安宁”,也更能升华文本价值,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要实事求是,决不能不懂装懂,使文本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四、总结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指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理念或学习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认知结构来理解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能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把握联系,从而进行迁移和运用,进而解决问题。简言之,深度学习强调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知识与智慧的统一、知识的转移与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晓玲.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散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散文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6):56-61.
[2]查静.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9(30):55-56.
[3]李春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