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邓春庭
[导读]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语文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内容。
        邓春庭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两河镇两河初级中学
        摘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语文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内容。其特点就是工具性、人文性和趣味性统一,语文教学的好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汉语的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所教授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和学生的日常沟通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可以了解一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对提高自身素质文化也有一定作用。因此,语文的教学是归家的基础,要想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就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故事
教学讲究的是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广泛存在于生活和课堂上,充满着无限的趣味性,对小学生及中学生都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充分发挥课堂作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故事教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故事本身是一种写作类型,语言相对简单,篇幅比较小,出现在课本教学中或者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获知。故事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是对故事进行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对故事进行编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故事讲解,教师先要对故事理解到位,然后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对故事进行讲解时,要能够抓住故事中的趣味性和教育性。通过故事讲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较好的氛围,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维持课堂纪律。但是对故事的讲解不能采用平淡枯燥的方式,而是需要在故事讲解中引入一定的情感,将故事的发展与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故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故事进行融合,教师能就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课文知识改变成一定的故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故事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故事导人激趣
众所周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因此必须重视朱熹说过:“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的确,兴趣是求知最有效的动力。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起求知的欲望,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那么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习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安徒生的故事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呦,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呦,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这个人就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并大肆讥讽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这篇胎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样故事讲完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高涨起来。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给学生讲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导入;在教学《君子于役》时我给学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导入;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我给学生讲凿壁借光、囊莹映雪等勤奋刻苦学习的故事导入。语文课堂借助故事导入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这无疑会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故事法适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古诗词、文言文、成语的教学,往往都与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紧密相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穿插对应的历史故事,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等的相关课程甚至是历史科目都具有实际意义。如“围魏救赵”中,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此外还可以引申讲解孙膑著有的《孙膑兵法》,给学生们更多知识拓展空间。如在讲解屈原与《楚辞》《离骚》等知识点时,可以从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中引申出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后演化为端午节。进而引申讲解他著有的《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其中穿插讲解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有兴趣听,更有兴趣去探索了。如讲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可以穿插讲解司马迁的《史记》,更可以引申出鲁迅的一些如《朝花夕拾》《祝福》《少年闰土》等名篇佳作,给学生在知识点上交汇贯通,大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三)引导学生自行创作故事,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不拘泥于格式和篇幅,以一个道理为中心来展开。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文笔,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作文。故事不一定要有华丽的文笔,重在生动有趣,内容丰富,也不一定要合情合理,因为故事常用拟人化的写法,只要前后连贯即可,天马行空的思想可以让故事更有可读性。正是因为这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创作故事,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教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来扩写,也可以学生自己命题,最后在全班内评比,把好的故事大家一起分享,教师点评故事的内容和寓意,也可以把一些小礼品作为活动的奖励。同学们可能开始因为缺乏生活经历而写不出有哲理的故事,但是只要经过几次练习,就会得心应手。也不必每个人的情景完全不一致,同一个情景可以有不同的对话,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都是狐狸的故事,可以是狐假虎威的故事,也可以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故事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故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对于故事的应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选择和讲解相关的故事内容,把教学内容和故事融合起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故事教学方法的应用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价值,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73-74
[2]王晓晓.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6):49-51
[3]汤桂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入故事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234-235
[4]罗红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背景故事解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137






总而言之,故事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教
师可以恰当地将故事化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
语文的过程中能轻易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有更好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