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分析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魏可馨
[导读]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字词知识和文章内涵
        魏可馨
        淮安市盐河中心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0
        摘要: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字词知识和文章内涵,更多的是要从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的精髓。为了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和体会,感受文字渲染下的艺术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手段为学生全面展示语文知识。在导入技术的辅助下,不仅能够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还能够改善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而言,导入的引入能够最大化丰富语文知识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课堂知识内容,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
        引言
        课堂教学导入是在上课开始或学习新课程,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之时,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方法,用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课堂导入是传授新知识的起始阶段,是课堂教学进展的关键前奏。规范的课堂导入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即导入设计必须针对教学内容,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与爱好兴趣等;二是启发性,即设计内容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或包含有效关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启发学生思考;三是简洁性,即尽量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完成导课。同时,优质的课堂导入应具备引起注意、激发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和建立联系四要素,这样才能在自然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实现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明确学习内容等多个教学功能与价值,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课堂导入的作用?
        1.1 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机械性地授课,学生难以发挥思维的主动性,更多是被动地在听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声音和图像等方式,提升课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 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实现精力高度集中,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需要老师通过教学进行积极引导。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情感教育,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牢记情感教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而且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为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打下基础,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性培养比较忽略,而小学语文本身体现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两种特征,人文性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以此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小学生心理实现健康发展,同时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1.3 辅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我国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通过情感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解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教学方法的引导,让小学生个体能够构建起未来的理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是应该结合小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感传达。针对思维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针对思维自主性较强的小学生,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处事原则,提升小学生的自立能力。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待人待物的观念。就是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通过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来为小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辅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在导入技能模拟训练之前,教师会进行相关理论讲授,引导学生明确导入设计的原则、规范与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设计与模拟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并未充分地掌握相关理论,没有遵循导入技能的规范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方案未包含导入环节的要素并符合导入设计的原则。因此模拟教学时的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同时,由于微格教学课时数有限,无法做到组织学生反复地进行教案修改、实践练习和交流讨论,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导致技能掌握不到位。
        三、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3.1 要选择合适的导入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想要给学生落实好群文阅读,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议题来展开相应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是在知识学习的起步阶段,所以如果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工作中,选择了过于困难或者直接的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虽然说教师在整合知识内容的时候,有课文内容为依托,但是也不能够保证选择合适学生的内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教师应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导入教材和话题的选择。
        3.1 导入教材内容要形成结构化知识框架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形成结构化知识框架。所谓的结构化知识框架,实际上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工作,需要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不能成为一种一片一片互不关联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能够依靠自己做到这一点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回去之后自己并不会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整合。这样一来,学习的知识不成体系,短时间之内对于学生来说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期如此,一定会成为学生整体知识架构形成不利阻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有意识的给学生落实好这一部分的培养。而对于群文阅读教学工作来说,因为其中所涉及到的文章内容众多,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帮助学生进行结构的整合,那么该阶段的群文教学效用将无法确保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利帮助,白白损失了一定程度的知识,所以教师更是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
        3.3 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能全面认识到教师的授课内容,而是单纯依靠理论知识来进行思维拓展。这样不仅抑制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展,还极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传统的语文课堂可转变为鉴赏型课堂。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中广泛搜索相关的语文资料,转变应试教育思维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自我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注重语文课堂质量的塑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在当前发展下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应用,更多是一种教育思维的转变。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倾听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廷君.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问题分析与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1):97+119.
        [2]包淑娟.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74.
        [3]陈美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考试与评价,2019(10):15.
        [4]张亚丽.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价值及其导入方法[J].学周刊,2019(26):86.
        [5]李婷婷.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