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项目活动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以大班项目活动“迷你马拉松”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徐翠翠
[导读] 深度学习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整合、建构、迁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学习。
        徐翠翠
        (厦门市第六幼儿园 福建厦门)
        摘要:深度学习是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整合、建构、迁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学习。项目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的活动走向更深入,学习走向更深度。本文以大班项目活动“迷你马拉松”的实施开展为例,浅析教师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源于幼儿浓厚兴趣生成主题,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活动,以感知体验和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重视人际间的交往互动,以评价和反思贯穿全过程。总之,以幼儿为主体的项目活动,能够体现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项目活动 ;幼儿
        “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项目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经验、获得发展,是教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本文以大班幼儿的项目活动“迷你马拉松”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在项目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主题生成源于幼儿的浓厚兴趣,为项目启动铆足动力。
        强烈的内部动机对于幼儿的学习走向深入至关重要,因此项目活动的主题生成一定是基于幼儿的内在需要和浓厚兴趣的。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幼儿才能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探究尝试、解决问题。“迷你马拉松”活动的缘起就是老师在通过探寻“幼儿为什么迟到,为什么晨间户外时不爱运动”问题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幼儿对“马拉松”感兴趣,于是逐步追问。通过幼儿的交流表达,教师了解到幼儿对于“马拉松”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从幼儿的热烈讨论中知道他们对“马拉松”很感兴趣。教师考虑到马拉松运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又对幼儿的五大领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于是,结合幼儿园的体育节师生共同决定开展一场“迷你马拉松”比赛,幼儿高昂的热情为项目活动的开启发动了引擎,铆足了动力。
        二、活动展开围绕问题解决来推进
        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一个又一个真实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幼儿细致地观察、批判地理解、主动地思考,通过迁移经验、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如在项目活动“迷你马拉松”初期阶段,就出现了“有人不遵守规则横冲赛道”的问题,从这个问题中,幼儿学习反思,习得了马拉松运动的比赛规则。之后,又出现“跳绳铺设的赛道容易被踩坏”的问题,于是幼儿又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他们调动已有经验,对周围现有资源材料进行了解,迁移整合经验,重新了选择亿童的圆桶作为围挡。调整后,虽然不再会有人踩到赛道,可是风大的时候圆桶又很容易被吹倒。于是幼儿又要反思、调整、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他们的游戏材料。每一个阶段都有新问题产生,如“跑步时想上厕所怎么办”“马拉松运动员怎么计时”“马拉松是快跑还是慢跑”等,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项目活动得以深入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与内涵就在这样一个个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以感知体验和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的学习特点本质就是在具体操作中学习,学龄前幼儿处于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还未形成,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习得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因此实际操作才是幼儿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方式。在项目活动“迷你马拉松”中,孩子们通过探索发现“跨一大步是一米。”“五个小朋友的脚并排是一米。”“走两小步是一米。”“张开手臂那么大是一米。”等等,教师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感知探索一米有多长。结合测量马拉松赛道的具体情境,引导幼儿用脚步丈量,得出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的周长、距离等数据,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在“迷你马拉松”的材料准备阶段,幼儿自己动手设计奖牌、奖杯和海报,用砖头搭建了颁奖台。幼儿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比赛路段有人流穿梭,于是自制了交通提醒标志摆放在岔路口,在比赛当天引导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绕道。这些实际的操作和体验,都成为了幼儿深度学习的有力抓手,使得项目活动开展更加有声有色,灵动活泼。


        四、重视人际间的交往互动
        深度学习是一个充满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人际交互影响的社会化过程。学习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有效沟通”和“协作能力”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尊重儿童本位的教育,一定是以幼儿为主体的,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价值的。同伴间的交往既有相互学习与合作,也有竞争与辩论。在了解“马拉松运动员是怎么计时的”问题时,教师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幼儿和家长通过资料查阅、调查访问等各种途径找到答案,带回幼儿园,幼儿很激动地将知道的答案告诉其他人,幼儿之间得以相互学习和交流。另外,在使用计时器时,老师发现有的幼儿会了,有的还不会,于是引导幼儿同伴结对相互学习,最终每个幼儿都掌握了计时器的使用方法。除此之外,幼儿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也就是认知产生冲突。这时幼儿既要学习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又需要设法说服他人,辩论使得幼儿能够更全面、深刻的看待问题。在“迷你马拉松”项目活动过程中,幼儿就提出了“马拉松是快跑还是慢跑”的问题,幼儿围绕问题进行辩论,有的幼儿说“是慢跑,因为要跑很久。”有的说“是快跑,要快快跑才能第一个冲过终点线,获得第一名。”有的幼儿在跑完之后说:“我就一直慢慢的跑,觉得很轻松。”也有的幼儿说:“我一直加速度跑得很快,心脏都要跳出来了。”还有的说:“我前面跑得觉得很累,到第六圈以后就不觉得累了,就能跑很快了。”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思考,带着问题,老师和幼儿一起寻找答案,经过学习,幼儿知道了马拉松的跑步是有技巧的:先慢跑等身体适应,再逐渐加速达到身体极限,到后半程要放慢脚步调整呼吸,最后加速冲刺。
        五、以评价和反思贯穿全过程
          “评价和反思”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贯穿项目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评价和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新问题再出现,再分析调整尝试探究新的解决策略。评价和反思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幼儿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如在跑步第一天结束后,幼儿表示跑得太累了,有的幼儿脚感觉扭到了,还有的幼儿在跑步过程中随意横穿过赛道。老师把这些问题拍下来,带回班级跟幼儿一起评价反思,以此来学习关于马拉松的安全和规则。通过讨论学习,幼儿知道了马拉松运动前需要吃适当的食物,穿运动服和运动鞋,运动前要充分的热身,运动后要拉伸放松。
        以幼儿为主体的项目活动中,幼儿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情绪积极投入其中,与同伴互动讨论交流,评价反思,共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学习也走向更深度。因此,教师在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指导下,完全可以利用项目活动这个载体,将幼儿的学习从浅层引向深层,以达到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 学前教育研究 2021.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