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开鹏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2016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不变色、不动摇的重要保证。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入新时代,传统显性教育已力有不逮,需要适时引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补充。深刻剖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认清军队当前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规划下步实施路径,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升军队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队;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军成立之日起,思想政治教育便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统的显性教育模式已不足以应对世情变化和国家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隐性教育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并愈加受到重视。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优点及形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前,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要准确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独特优势及其存在形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军队教育实践。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学界目前尚无定论,但仅对一些细节界定和认知方面仍存在分歧。首先,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学界存在将其定位于方法、课程、存在形态等理解。但分析发现,学者们在将隐性教育定位在方法的层次上后,又指出隐性教育目的的潜隐性、内容的渗透性等,而目的、内容作为方式方法的同位概念,已经超出了隐性教育作为教育方法的研究范围。故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存在形态更为合理。其次,在受教育者状态上,大多数学者用到了“不知不觉”、“无意识”等字样,但在有些情况下,受教育者实际上对隐性教育方法给予了关注,只是由于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此种平等的教育方法而未加以排斥。
立足上述两点分析,本文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有意识地灌注一定教育目的与意图但不为受教育者排斥、关注甚至感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
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定义出发,可将其优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时空的开放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的载体包括了显性教育之外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弥补了显性教育受特定时空限制的缺陷;二是受教的非逆反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隐性”,其最终目的并不是真正要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而是在非排斥状态下克服逆反心理,自觉自愿甚至主动接受教育内容;三是效果的持久性,相比于显性教育对知识灌输的注重,隐性教育则关注于情、意的培育,知识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忘,但情感信念一经领悟则不会轻易淡化。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
为了能够有效指导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本文采取依据实践活动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解决困难、以文化人、身教示范。
解决困难,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官兵更为注重自身实际利益,我们不能搞“利益至上”,也应反对“精神万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将教育融入利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官兵教育热情。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陷入庸俗的“唯利益论”。
以文化人,亦即文化育人,是通过文化对人精神层面进行隐性渗透和影响,主要包括两种“化”人机制:第一种是以学致思的由外而内育人过程,即通过厚植文化基础,赋予受教育者以文化内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第二种是以养致学的由内而外育人过程,即通过环境、实践活动等外部存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洗礼,实现由“养”的内化向“学”的外化显现。
身教示范,即“无言之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教化方式。身教示范强调以行教人、以行感人,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所散发的人格魅力,使受教育者从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对自身进行体悟反思、直至外化体验。也可以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行为的模仿引发其自身的感悟,但隐性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思想深层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