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于卫芹
[导读]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于卫芹
        山东省惠民县李庄镇中学   251700
        摘要: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主动去参与实践。本文浅谈几点笔者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美术;自主探索学习;策略
        一、走进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主动探究。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对各个方面都充满好奇,只有充分的去了解学生,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实践。
        我所在的乡镇学校是面对农村的孩子,现在网络发达,电子设备便捷,但是孩子们只是见得多听得多,实际上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会的并不多。因此在学习环境的布置上,教学具的准备上要更加完善。特意为学生开设了美术活动室。在室内,展示了表现学生生活的创意作品和优秀的手工作品,敞开式的工具柜上准备了各种工具材料,绘图工具、手工工具、彩笔、油画颜料、绘画纸、废旧纸盒等等供学生使用。在美术活动时,学生会挑选自已喜欢的工具,无拘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教学《大自然之歌》这一课时,教师在展示桌上准备了很多小烧杯和水粉颜色,通过做色彩魔术,现场演示同等量的黄色水加上蓝色水变成了绿色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问黄色的树和红色的树做了邻居,那黄色加上红色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想不想试一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混色练习。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不同比例的彩色水混合,出现了什么样的色彩差异。很容易导出明度、纯度及冷暖色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找出同类色、邻近色、互补色、对比色等等。这样在愉快的玩乐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实践,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色彩知识。在第二课时的创作阶段,学生也能轻松地把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美术表现中去,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二、启发学生,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说,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主动参与中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而后带着愉悦的体会去大胆表现创作。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传统的欣赏评述课多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很多时候欣赏的高高兴兴,讨论的热热闹闹,评述的安安静静。欣赏评述的学习活动更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有画可赏有物可评。
        当前的教材部分作品资料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要善于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通过网络自己找些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有图片有视频,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多感官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作品枯燥的讲解说教中解脱出来。

比如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时赏析范作实物和教师收集的实物,像木版年画、剪纸、布老虎、蓝印花布等,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评一评,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鉴别、体验等方法,增加学生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要丰富视角,多维度感受,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了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等各种因素,通过实践获取的直接经验是有限的,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识许多是间接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欣赏评述课型应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例和实物,旨在让学生欣赏了解的同时,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
        三、重视学生,小组教学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我们光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很多时候,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要让小组学习的时效性提高,首先要选好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和发言,作品的创作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有些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活动,资源共享灵活运用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
        比如《捏塑造型》一课,把上课时间确定到国庆假期开学后进行,我们利用农村的条件,让学生在假期里自己动手去挖红泥准备好材料。课堂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让学生了解泥塑制作的基本手法,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再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让他们资源材料共享。同学们选择不同的创作主题,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有的是“生日聚会”,有的是“春游野餐”有的是“过新年”等。小组内动作快手灵巧的学生选择捏制人物,有的学生选择捏制动物,有的捏制面包和篮子,有的捏制椅子桌子等场景,最后作品组合起来完成一个主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手。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把趣味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欣赏学生,教学中重视美术作品的评价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而美术作品就是展示孩子的独特想法的一个方式。教师尽可能利用美术作品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教师和同伴的评价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肯定优点、找出不足的有效途径。积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领悟到自己的独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时地展示表扬优秀的作品,对于学生的每件作品,都应找出优点和独特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颁发创意奖、造型奖、色彩奖等等。特别突出的作品,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让其他学生欣赏、评析,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启发学生,如何改进会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
        在这样的评析讲述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挥了创造力。同时,学生的劳动成果一旦被肯定,就会产生愉快自豪的情感,从而转化成积极主动、再创造的更大的动力。
        总之,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要看要学要实践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玮.浅谈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
[2] 李慧.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初探[J].新课程(上).201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