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晶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要:阅读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对语文学习更是有着很深的影响。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最佳时机。然而,现代语文学习中阅读习惯的培养往往会被忽视,且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并针对初中生在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措施
一、前言
阅读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如果一位教师在学生一入学时就一点一滴进行要求,学生就会养成良好习惯的。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累计识字3000多个,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增加积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但语文在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阅读作为这种内涵的集中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识之士的共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非常正确的,它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能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语文素养。17世纪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初中生正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文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必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确定了这一调查题目,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现有的阅读习惯,以及他们的阅读习惯对其语文学习的影响,由此得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语文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结论。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已关注对学生阅读品质培养的研究。并且规定了自己国家的读书节日。据调查,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64本书,因而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盛产诺贝尔奖得主及富豪。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日等纷纷发起阅读运动,而我国国民中有阅读习惯的仅占5%,人均读书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我国少儿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我们30%的中学生说他们没时间阅读,60%的中学生从不去图书馆借书,宁愿上网,看电视或其它活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阅读品位越来越来低”。因缺乏足够的阅读量,使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受到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屡见不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整个社会缺乏对读书氛围的营造,严重缺失对阅读的引导。
为改变现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着健全人格和美好性灵的人,有能力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人”,并把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朝气蓬勃,渴望尽快成长融入社会,又力求发展个性标新立异,对周围的世界富有好奇和探索的向往。而读书习惯的培养无论从培养品德、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等方面,作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英国提出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个人生活的必须,应当努力成为一个自觉的读者”,美国提出应当“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的作用”,日本也提出“增强阅读兴趣,养成自主的阅读习惯和态度”。诸多国家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方面的有益尝试,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阅读习惯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据调查显示,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学校没有读书的氛围和风尚,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和危机,更是语文教育中致命的硬伤。已经成就闻名的作家们在回忆起自己的成长时,几乎无一不谈童年时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自己的影响,过去几十年的读书故事仍然温馨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谈起来如数家珍。
一份学生调查表明,学生语文水平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课外阅读,在作文水平提高的诸多因素中,认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56.1%,得益于老师指导的占30%,而认为得益于课本写作知识的几乎没有。我们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作文水平高的也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意,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有这种教育缺点的存在,真正的素质教育也许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盲区,它是被忽视的。从客观上说,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亲身亲历的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把接力棒一个又一个扎实传递下去的,是需要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的。而且它费时多、见效慢,又难以考查,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它也是被忽视的;到了高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阅读习惯业已形成,无须过分强调。在阅读教学研究中,很重视阅读心理的研究,但往往只看重的是学生心理的某一个切面,并把它从较长时期形成的阅读行为和心理中剥离出来作相对静态地研究,而阅读习惯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措施
既然阅读在语文能力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在阅读中就要讲求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有选择地读、有目的地读,争取能读得多、读得好。特别是更应该注重讲究阅读的方法和老师的辅导,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与记忆—养成背诵、记忆的习惯
阅读切忌消磨时间,漫无目的。青少年是阅读的黄金时代,要口读心惟,适量记诵。多记诵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风雨下》的一些片断;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记诵一些古诗词,如:唐诗中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行路难》……宋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李清照的《如梦令》……小学生至少记诵200首以上的诗词名篇。而且要多积累一些终生有益的文化知识,如:写景片断、写人片断、对联精萃、精典名言、民间传说、汉语小知识等。
(二)阅读与思考—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关系。北宋教育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强调了学习质疑问难的精神。阅读过程中也是这样。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质疑问难、联想比较的过程。有些文章较深,不好理解,有疑难,自然要质疑。如:《背影》中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的是橘,为何不是别的果子呢?细想便知,原来买橘是扬州特有的习俗。扬州人把“走运”说成“走局”,“局”和“橘”同音,故亲朋好友送礼橘子不可少,送橘子就是希望亲人走运,如此思考便可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有些文章一字值千金,仔细品味便知意义深刻,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疯后回家,胡屠户跟在后面,见女婿衣服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上低着头为他扯了好几十回。“几十回”可想象屠户为何如此不停地为他扯后襟呢?还有范进给了屠户五千钱,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说:“这个,你且收着……”一“攥”一“舒”真是意味无穷,充分显示出胡屠户虚伪的丑恶嘴脸。这些文章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一读就懂,其实“于无疑处生疑”便会意味深长,意义深远。由此看来读书时,也可以不断为难自己,便会思索无限,收获无限。
(三)阅读与写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体会、心得和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不妨随有随写。不放过一点点,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到最后整理出来,便会收获无限。我们应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可以摘录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警世名言,可写札记,也可以写读后感,谈谈你对文章内容情节或人物的看法,或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通过不断的练笔,会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不再为写作文而感到头疼。
(四)阅读与感悟—养成读书中要感悟领会的习惯
阅读文章不能只求读懂则罢,应力求感悟,力求致用。重要的是把作者的人生经验化作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读文章获得的肤浅感觉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从而将有字的有价值的书变为一本无字的无价值的书。例如读《马说》可感悟到领导者对人才的埋没的可悲,一个在位领导对人才的发现与培养至关重要。读《小桔灯》可体会到正是因为小姑娘具有那种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才会担起家庭重担,才会那么成熟懂事,才会对胜利充满信心。同时才会领会作者为什么为之而钦佩。读此文自然会使自己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总之,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会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一点小小的启发。
(五)阅读与选文—养成有目的地多读、选读的习惯
我们读书不能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毫不选择、随波逐流这是一个弊病。现代社会信息多源,书海茫茫,学之不尽,所以小学生的阅读一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筛选。语文新课标规定了小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必背诵的文言诗词,这些为我们明示了阅读的范围和方向。但并不是说只读这些书,其实读书应该杂一点、面广一点,。如中外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鲁滨孙漂流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可以涉猎一些法律、经济、自然科学、历史等不同领域的书籍。广博与方向有机结合,有目的、有选择地多读、广读,这样才能文理兼通,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而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最佳时机。如果错过大好阅读机会,将会终身遗憾。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合理的趣味入手,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巧的能力,并积极提倡健康的阅读行为。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的目标就可实现;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才会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伟民.小学生阅读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教育,2010,(Z1).
[2]马向阳.提高阅读品位,重视习惯养成——关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Z2)期.
[3]张宗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12,(03).
[4]陈友泽.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认识与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6).
[5]陈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上海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