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产物,自2010年引入我国后就受到国内各大学科教学的关注。作为语言教学的分支,对外汉语教学界也将微课纳入汉语的日常教学研究中,以此来增强语言教学的多样性。
由此,本文在对微课的概念、发展历史、特征与分类的梳理基础上,对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将该领域内的研究分为四类:可行性应用类研究,教学模式探究类研究,具体技能课程应用研究,具体语言点设计与开发类研究,最后基于四种分类提出三点研究前瞻和思考。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探寻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与不足,以期能为此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课;对外汉语教学;综述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特别是深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0年,网络办公、网上在线教学、网络送货等无不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全新的方式颠覆世界的运行模式。尤其是在教育界,信息技术俨然成为推动“教学方法从依靠纸质教材面授向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转变;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变得更为灵活、简单”。[1]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自产生后就受到教育界各大学科的广泛关注。为了丰富汉语教学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界将其引入到汉语教学中,以期用高效简洁的方式辅助学习者学习,从而提高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微课”至2010年引入中国后,虽然仅是短短10年的时间,但在中国教育界遍地开花,涉及学科领域极广,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颇受关注。笔者通过关键词高级检索对知网有关“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根据其涉及的内容,现有研究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探究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应用类研究;(二)着重于对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类研究;(三)研究如何将微课与具体的语言技能课相结合的具体技能课程应用研究;(四)将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点(如:拼音、书法、汉字等)与微课相结合的具体语言点设计与开发类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磅礴发展的新时期,微课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性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能力都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已有研究做阶段性的整理和分析,以致能够发现当前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与不足,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2.微课概况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关于何为微课,目前国内研究中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在此仅几位业内专家学者观点为例。焦(2013)提出“微课仅以关注某一小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服务教和学位目的。”[2]而黎(2013)则认为“微课是指运用短暂的时间集中讲解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胡(2011)则指出“微课是指按照课程目标和实践要求,运用网络视频手段讲解课堂中教师所呈现的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资源组合。”[4]
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各家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焦认为微课是一种短小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则认为微课是明确目标的小课程,而胡则认为微课是一种组合各种教与学活动的资源。综合三位学者的观点来看,微课的本质是一种资源和一种课程,其服务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其核心在于“微”,也就是说微课并非一节完整的课程或者是正式的课程,而是对一节课中某些重点和难点的分解。其作用在于辅助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促进学生巩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2.2微课的发展历程
微课是外来的“舶来品”,“其最早由美国北艾奥瓦大学 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5]一直被称为Mini Course、Micro Lessons、Micro Lecture等。“在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提出微型课程或课程单元的概念;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针对教师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培训项目——微型课程计划,其中制作了大量的微课程教学案例,其课程时间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内;2004年,可汗学院以网络影片的形式进行授课。其授课内容广泛,涉及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学时长短,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2009年,《These Le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Minute-long talks find success at a community college》一文才正式指出,美国著名‘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就已提出‘微课’一词。”[6]
2010年,我国教育学者胡铁生率先将“微课”一词引入国内,由此开启了中国关于“微课”的研究。并且其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一文中深入地总结了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二)“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三)“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中国微课研究的三个节点,又是中国微课研究的三大成果。[7]
2.3微课的特征与分类
通过对知网文献的翻阅和研究后发现,微课有以下几种特征和分类。
2.3.1微课的特征
(一)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集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微课的设计时长一般在5--10分钟,表现为问题集中,主题突出。
(二)资源容量小,应用的方式灵活。通常情况下以几十兆视频形式展现。
(三)主题突出,内容精确。微课选题一般有明确的主题,教学内容相对完整。一节微课一般只讲解一个知识点。
(四)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微课教学一般需要借助多媒体工具或移动终端设备的辅助,学生学习时间灵活。
2.3.2 微课的分类
由于微课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分类标准有所不同,在此仅以几类为例。
按教学方法划分为讲授型微课、解题型微课、问答式微课、练习巩固类微课、实验型、微课、活动型微课。
按教学性质划分为:“传道型”微课、“授业型”微课、“解惑型”微课。
按教学的环节划分为:课前复习类微课,新课套入类微课,知识理解类微课,练习类微课,小结拓展类微课。
按微课的视频呈现形式划分为:可分为只出现课件画面类;课件画面与教师形象同步呈现类;以课件画面呈现为主体,教师头像出现在微课一角类(只出现教师的局部或演示过程等);教师形象与演示过程全部呈现类。
3.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现有的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整理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3.1可行性应用类研究
对外汉语教育起步时间晚,发展慢。而与此同时,微课也是在2010年才引入中国,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该领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出现的时间也较晚,并且篇目较少。在此择要梳理。李(2017)在“反思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尝试将微课教学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试图解决传统的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对象与教学规律两个方面来探究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8]此研究较为全面的将对外汉语教学知识与微课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微课内涵解读还不够,仅是停留在表面适用分析层面。侯(2017)提出“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界,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教学能力弱,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和教学技巧不足的问题;学生存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效率低下问题;教学方法存在泛化,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因而其从学生、教师和教学法三个方面分析了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9]总的来看,此类研究多是对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表层适用性进行探讨,并未实质性的落实到对微课本身内涵的解读。
3.2教学模式探究类研究
关于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是当下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从课程论的观点出发,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针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则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学界产生了很多关于微课教学模式探究的研究。如沈(2018)就提出“在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课中,特别是技能训练课中普遍存在课时少,教师讲得多,教师与学生互动少等问题。因此其以微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深入探究两者的可行性及应用过程。”[10]总体而言,此研究是较为不错的,一方面既提出问题,又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讨论。另一方面又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实践意义是值得探究和深入的。
3.3具体技能课程应用研究
此类研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展开,将微课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阅读、口语、听力、语法等具体的技能教学课程相结合,试图丰富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在对现有的研究的整理中发现,微课在对外汉语具体技能课的结合中研究重点偏向于口语课、阅读课、综合课,而在语法课和听力课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提高。并且研究涉及的对象初级班占比最大,中级班较少,高级班基本未涉及。
关于具体技能课程的应用研究目前与其他类型相比,此类研究属于热门研究方向。李(2017)提出“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教学,微课在教学实践中更为简便。基于此,李以对外汉语阅读课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应用研究,通过分析该类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对外汉语的微课教学方案。”[11]此类研究注重将微课与具体的汉语技能课结合,侧重于挖掘微课应用普遍性和独特性。
3.4具体语言点设计与开发类研究
微课是一种依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教学方式,因而十分强调如何开发和设计。此类研究强调将微课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点相结合,以及如何将语言点与微课设计相结合,通过风格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在已有研究中囊括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初级水平拼音、初级书法、汉字演变、中国“文房四宝”等对外汉语教学中各类语言点的设计与开发,如于(2015)“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角度对微课进行设计与开发,试图探索如何帮助留学生轻松地学习汉字,打破汉字难写、难学的困境。”[12]此研究侧重于微课的开发和设计,研究的内容更为细致和新颖,但是缺乏衡量标准。
4.研究前瞻
通过对当先已有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从研究类型来说,广度大,但深度不够。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探索微课应用的可行性,微课的设计开发理念,如何设计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微课如何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广度上已经十分广泛,但是挖掘的深度还有待加深,特别是关于如何衡量微课的标准以及微课本质的讨论。从历史观来看,虽然微课与对外汉语教学都是新兴的教学方式和学科门类,但是至2013年胡铁生对微课进行阶段梳理后,此后几年并未出现相关的引介评述类研究,以致国内对微课的发展全过程尚未理解。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的研究着重关注于学生视角,强调如何利用微课 帮助学生学好汉语。从教师视角出发的研究较为稀缺。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关于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可以集中于对微课发展历程、微课本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从教师视角来如何使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三个方面来进行。
5.小结
微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新兴教学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可谓是硕果累累,遍地开花,主要的研究根据笔者的划分,大致可分为可行性应用类,教学模式探究类,具体技能课程应用类,具体语言点设计与开发四类研究,研究的内容和外延都很丰富,但是在对微课发展历程、微课本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从教师视角解读微课方面还有待加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能为此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慧社 .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搭建工学结合育人平台 [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22(01):4-6+14.
[2]焦建利 .“微课”兴起 [N].南方都市报 ,2013-04-02.
[3]黎加厚 .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3(4):9-12.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宋光辉.微视频、微课、微课程的本质与定位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5):7-9.
[6]张蕊. 基于三种微课类型的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D].辽宁大学,2016.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8]李明.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4):6-8.
[9]侯婷.微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165-166.
[10]沈晓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7):209-210+225.
[11] 李芸.微课在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99-100.
[12] 于佳.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演变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