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汴京市井诗词与开封宋城文化的传播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樊亚丽
[导读]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樊亚丽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提要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当前开封城市化建设要依托北宋京城的历史底蕴,所呈现的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市井人文,即蕴含在市井生活中有商业娱乐倾向的一种市民文化[1]。宋代有大量描写汴京人文风情的诗词,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专题的研究。本文结合城市文化传播需要从汴京的开放与繁华、节日习俗盛况、多彩的市井娱乐这三个方面分析宋代诗词,同时为此类诗词在开封宋城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建议和策略,以期为开封宋城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关键词  宋代;汴京市井诗词;开封;宋城文化;传播策略
        本文得到2020年度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项目“宋城文化建设视角下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及其外译研究”(项目编号:ZXSKGH-2020-015)的资助。

一  引言

        随着各国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视,古都文化建设再一次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中国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宋词文化资源成为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传播、城市现代化媒介传播、城市代际传播、城市国际化传播的有形和无形的符号[2]。弘扬宋词文化,讲好开封故事,一直是开封市人文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空间,城市发展到宋代达到空前的繁盛。汴京作为北宋的都城,彰显了那个时代最繁华的景象,凸显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为明显的是,北宋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市井文化的迅速兴起。宋代的有关汴京的小话本、杂文更倾向于反映都市市井人文。宋词趋于高雅,往往和士大夫王公贵族相联系,更多地反映上层阶级的生活,也因此宋词中反映市井人文的诗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同时期的其它体裁的文献更好解读诗词,将诗词的雅兴与市井商业民俗的有机结合,以全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好为当前开封宋城文化传播提供建议。
        
二  研究综述

         2.1 宋代汴京诗词的研究现状
        宋代诗词研究对象和侧重点在不断地扩展,研究文献也逐年增多。笔者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发现,前人的相关研究多论述城市地域发展对诗词歌赋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从地域文学的视角来分析汴京和宋词的关系。其中硕博论文居多:张玲玲[3]主要研究南宋诗歌中的“汴京情结”;刘睿[4]展开城市空间视角下的宋词研究;程久培[5]进行宋词中都城书写的空间解读。他们有关注到诗词中的的建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娱乐活动等方面对本文的写作启发较大。前人研究为本文研究开展提供了依据,但并未涉及城市文化建设的建议。
         2.2 本文对宋代有关汴京市井诗词研究对象的界定
        对于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诗词,有以下几点界定:第一,关于诗人所处的朝代,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须是宋代。第二,对于诗歌作者的地域是没有限制的,不管诗人是否身处汴京,不管是回忆还是写实,只要他的诗歌内容是反映汴京的,便归入汴京诗范围。第三,凡宋代诗词中带有明显表示汴京地点或建筑,如梁、汴、皇州、皇都、禁城、帝城、东都、虹桥、金明池、汴河、御街、州桥、相国寺等,均视为指的是都城汴京;第四,重点写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如宋代诗词中汴京的开放与繁华、高度发达的商业、节日习俗盛况、多彩的市井娱乐等。
         
         三  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
         
        本节拟在开封宋城文化建设视角下,通过对大量宋代诗词研究著作和期刊文献进行整理筛选,从而选取出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主要从宋代诗词中汴京的开放与繁华、节日习俗盛况、多彩的市井娱乐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从流传下来的诗词中窥见汴京的都市繁华及其人文风韵。
         3.1 宋代诗词中汴京的开放与繁华
        北宋时的汴京是当时最大的都市[6]。在宋以前,城市实行坊、市分离,即居住区与集贸区分离的管理体制。宋时发生了变化,市坊连在一起融通发展,大大促进了都市发展的兼容发展形成繁华的景象。“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7]裴湘这首诗正是展现了都城汴京在各国中的神圣地位。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万国敬仰的汴京,汴京之好,其一,天子脚下的龙城,注重礼乐之城;其二,城市绿化好,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其三,城市街区布局好,道路宽敞,街市林立;其四,娱乐活动场所好,酒楼青楼较多;其五,地理位置好,汴河环绕,隋堤杨柳,景色宜人。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汴京的繁荣景象。
        汴京的繁华还体现在便利的水陆交通和核心地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上好产品商品流入市场。在这里饮食种类花样繁多,各种佳肴应有尽有,人民生活富足,同时商业发展迅猛,各种食品交易出现在大街小巷。因为汴河得意的天然条件,汴京本地盛产各种新鲜肥美的鱼类和海鲜产品,不仅为当地市民提供了美味佳肴,而且给各地在京城的人们也提供了丰盛的菜品,令他们印象深刻,即使不在汴京了,依然对这里的美食充满回忆。宋祁的《九日》云:“帝京蒙福近,相国偃藩初。瓮熟中齐酒,厨鲜上客鱼。”[7]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来了,拿什么招待呢,汴京人喜鱼,自然少不了美酒配汴水鱼,其品质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颇高,是开封的传统佳肴之一,即使在今天开封的各大菜馆,鲤鱼焙面这一菜肴依然非常受欢迎。美酒佳肴这样充满烟火味的美好景象自然引人入胜。
         3.2 宋代汴京节日习俗盛况
        清明寒食节有祭祖的习俗,人们往往会去拜祭祖宗先烈,缅怀祖先、激励后世子孙。此时正值初春,草木复苏,一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在鹅黄的杨柳岸边,在嫩绿的辽阔草坪上,在街尾小巷的娱乐场所,人们可以插柳、植树、赏花,也可以远走踏青、交游,还可以蹴鞠、拔河、斗鸡、放风筝。诗人韩琦作诗“寒食初过始及旬,魏都偏重此佳辰。倾城尽作河生日,匝岸皆如蜡祭人。几舰神仙疑骇俗,一川笳鼓任同民。东皇似助熙台乐,并与千门万户春。”[7]描写了清明节时期,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此天气宜人的美景下,人们竞相走出家门,来到辽阔的河边。此时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人们已经脱下繁冗的冬装,换上薄一些的春衫,一起出游,感受汴京的自然之美。无独有偶,诗人石曼卿在寒食节高登繁台,远眺皇都,被皇都浓郁的初春气息吸引,遂作诗“台高地迥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7],可见繁台之高,皇都之壮观。再如司马光诗云:“寒食良辰无赏心,杂花烂熳柳成阴。若非独酌酬佳景,一日风光直万金。”[7]这首诗欲扬先抑,诗人本无意欣赏,无奈春光太好,各种开放的杂花,五颜六色,柳树发芽,迎风飞舞,形成绿茵,不由感叹“一日风光直万金”,风景如此美好,哪怕是万金财富也买不来,哪能不来欣赏。
        北宋时期,由于皇帝重文抑武,都各种节日礼制比较重视,所以节日也举办的十分壮观,全国人们都参与其中,而作为北宋京都,汴京的上元节过得分外热闹,不仅有灯火通明的街区楼市,还有流光溢彩的美丽烟花,游人嬉戏成群、通霄欢饮达旦。

描写宋时汴京上元节的诗词有很多,例如:宋祁诗云:“火树缯山凤阙前,皇都美景属新年。烟花并作长春国,日月潜移不夜天。道上落梅飘脆管,陌头繁杏著游鞯。须知钧会人同乐,莫叹秦侯抱疾眠。”[7]宋祁在上元节也走向大街观景赏灯,他不由得感叹这人山人海的游人,火树银花的烟火,还有彻夜明亮的街灯,皇都的美景最美的时候大概就是新年的时候吧。此时还有梅花的袅袅香气飘来,各种桃花杏花争相开放,好一派美丽的上元景象。此诗赞美了宋时汴京都城的节日盛况,今天的开封虽不似当年热闹,但是随着古城修复城建,富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掘,加之现代科技的创新加持,相信开封也会更加繁荣昌盛。
         3.3 宋代汴京多彩的市井娱乐
        宋时的休闲娱乐发展迅速,各色人等均喜欢参与其中,从皇帝大臣士大夫到经商的小贩,流浪的读书人还有普通市民几乎人人参与其中,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一方面汴京娱乐场设施健全,娱乐项目有趣繁多,参与群体老少皆宜,不分贫贵,都能找到适合的玩意。另一方面汴京娱乐场所多集中市场繁荣的街道旁边,比如汴河沿岸、桥梁、城门等周围,因此便于人们聚集参加。描写这方面的诗也有很多,如《观傀儡》中“刻出形骸假像真,一丝牵动便精神。堪嗤鼓笛收声后,依旧当时木偶人”[7]。易士达形象地描绘了傀儡表演的生动传神,傀儡的背后由表演者手持,用丝牵动表演;还有鼓声和笛声附和,气氛活跃,虽是木偶人,但被赋予了生命,一颦一笑每个动作都被赋予了意义。此外,还有描写皮影戏的,如北宋释居慧的《偈二首》其一:“百尺竿头弄影戏,不唯瞒你又瞒天。自笑平生歧路上,投老归来没一钱”[7]。此诗写出了皮影戏的道具简单,但表演效果并不影响,依然能演绎人生百态。皮影戏是隔着帐幕在其后表演,精致的人形小皮影可以由表演的人随意发挥,讲述古今历史故事,民间鬼怪故事,话本娱乐等。同时还有各种乐器伴奏,营造氛围,使人有声临其境之感,可谓奏得悲欢离合调,演出历代奸与忠。小小皮人在光影中栩栩如生,加上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傀儡戏、皮影戏、顶杆等技艺都越来越少了,人们似乎都遗忘了,这些传统的娱乐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可以带人们感受历史发展的变迁,体现了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如今的娱乐发展,可以学习其中有益的部分,如通过新奇的方式演绎故事。
        
         四  总结和应用建议
         
        本文从宋代诗词中汴京的开放与繁华、节日习俗盛况、多彩的市井娱乐这三个方面分析汴京的市井人文风情。如今开封市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这块已经卓有成效,这些历史遗迹是基础,而其中包含和映射的传统文化精髓才是最引人入胜的。文化是引流带动消费的深层动力。现在的开封有龙亭公园,相国寺,铁塔公园,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包公祠,万岁山等景区,其建筑宏伟、风景迷人,引人遐想。但是,在对景区解读和宣传上,以及对当地市民的文化科普和城市自豪感培养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是“国家发展、介入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力量”。[8]如何有效挖掘利用好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资源,打造开封市宋城文化品牌,还需要许多有力的举措。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将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原创诗词融入到相应的物理景观中,赋予景观以“故事”和生命。这一理念的实现方式比较丰富,可以依据当下的物质和技术及经济条件来实现。例如:
        (1)直接将诗词放在景区的门口或者某些醒目区域。(2)在景观中进行场景还原,复现当时诗词意境。比如宋词中的报国之志、侠义情怀、汴河送别、男女深情、街市娱乐、酒楼茶肆、瓦舍勾栏等围绕着一些词人的故事都可以复现。(3)将诗词元素应用到所有与景观相关的产品上。比如设计精美的包含诗词明信片、扇子、油纸伞、花灯、花瓶、笔记本、丝带、服饰、礼盒等产品,包括景区网页、宣传册、路灯牌、垃圾桶等都包含诗词元素。全方位、高频率的渗透,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结合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进行诗词再创作。宋代有很多词牌名,韵律优美,易于传唱。今人可以效仿填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乐趣。具体做法如:
        (1)开展线下实景诗词创作留念活动,一展才华抒发情怀。(2)开展线上诗词创作活动。开发小程序或设计App、网站,吸引游客“云创作”,在每个景观对应的云平台留下自己的创作诗篇。(3)开展诗词创作大赛,以赛促学。吸引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人参加,其中以开封市民和中小学及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学生是一个城市文化知识传播人群的主力军,所以能吸引学生群体学习诗词,参与诗词创作比赛,不仅是趣味学习的过程,更是知识文化代际传播的过程。(4)鼓励围绕诗词的歌曲和舞蹈的创作,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广场舞不仅可以跳流行音乐的舞蹈,也可以跳诗词歌赋的舞蹈,在古风古韵的城市,诗词的利用要走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才能充分展现给国内外参观的游客。(6)将宋词和其它史书、诗歌、话本、杂文结合,进行小说、影视剧本等文学作品创作。
        第三,适应新时代国家对外相关政策,应探索实施汴京宋词文化的海外传播传播方式和路径[9]。对宋代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词进行多种语言翻译,为诗词之美提供多种视角,吸引海内外游客。例如:(1)开展诗词翻译实践活动,比如线上的设计的网站或者App,线下的景区或者高校开展诗词的翻译实践。(2)诗词原文及其译本,可以共同作为文化资源,以多彩的方式呈现给游者。比如景区设置“诗词翻译书屋”罗列收藏的游客翻译的诗词作品。(3)诗词及其翻译文本可以作为特色产品的古典元素的一部分有效利用,为产品形象加分。
        第四,技术发展催生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众或被稀释、阵地或被蚕食,舆论生态越来越复杂,主流媒体传播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困境[10]。在如今新媒体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直播作为一种行业新业态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11]。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网络传播优势,鼓励与宋代汴京市井人文诗词相关的小视频创作和直播及朋友圈、公众号创作。具体做法如:
        (1)从传播学视角,营造便于诗词文化传播的空间场景。如旅游景观布局场景布置便于游客取景;利用现代化屏幕技术营造诗词意境等吸引游客。(2)景区标识牌、海报、解说词等凸显诗词因素、讲述诗词故事,为游客网络文案传播提供引导倾向,便于传播。
        总体来说,本文是对有关汴京市井人文的诗歌进行分类研究,并基于当前城市发展为此类诗词在开封宋城文化建设上提供建议。而事实上,我们所整理的诗词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诗词等待发掘。
参考文献:
[1]周时奋. 市井[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2]尹帅平. 基于城市传播视角的西安大遗址文化符号资源的传承与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张玲玲. 南宋诗歌中的“汴京情结”[D].西北大学,2019.
[4]刘睿. 城市空间视角下的宋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7.
[5]程久培. 宋词中都城书写的空间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4.
[6](宋)孟元老著, 邓之诚注. 东京梦华录[M]. 中华书局, 1982.
[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全宋诗[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8]孙玮. 以“城市”为尺度拓展传播学研究[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2-24(007).
[9]林雪飞. “走出去”视域下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以沈阳市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2):116-121.
[10] 王伟. 新媒体语境下地方传统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 中国报业,2021,(05):51-53.
[11] 石莹,张波. 网络直播视域下的海派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传媒论坛,2021,4(04):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