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2021 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钮兰芬 李燕 陈颖*
[导读]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找到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对选择不同出路的2021届毕业生的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钮兰芬 李燕 陈颖*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找到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疫情对选择不同出路的2021届毕业生的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找到其心理问题的根源,给出具体、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对策,对帮助高校开展学生学业规划、心理健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冠疫情;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019年末,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因疫情影响,企业倒闭,门店关门,数以万计的失业人员涌现,人们的生活普遍陷入了恐慌和困境。持续的疫情风险对2021届毕业生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最大限度帮助2021届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升学,在对2021届毕业生进行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2021届毕业生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保研、考研、就业、学业困难四大类,其中就业又可分为放弃保研选择就业、放弃考研选择就业。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由于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压力源也不同,又因其认知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异,每一类毕业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大差异。
        本文针对每一类学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给出具体、有效、操作性强的教育对策。
一、保研学生
(一)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疫情加大学习难度。
        2020年疫情大面积爆发,开学不返校,停课不停学,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居家学习缺乏有效监督,缺少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大打折扣;资料不全、学习资源有限,学习多元性受限制,加大了保研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压力。
2、疫情增加竞争压力。
        疫情导致很多高校预推免改为线上进行,减少了交通、住宿等成本,降低了时间成本约束,导致预推免“海投”现象严重,无形中提高了门槛。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全球疫情全面爆发,原本打算出国读研的学生放弃出国留学,选择保研,又增加了保研学生的竞争压力。
3、疫情加剧精神压力,人际关系敏感。
        疫情期间,学生社会交往基本断绝,精神生活空虚,感受不到人生学习的意义;因竞争保研名额同学之间明争暗斗,人际关系暂时出现冰点,找不到可以信赖的朋友倾诉,无法获取需要的心理安慰,心理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疏解,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
4、个体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弱,自我认识不足。
        保研学生平常都是本专业、本校的佼佼者,自我感觉良好,而保研录取要与全国各大高校可能更优秀的学生竞争,巨大的落差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感觉优势尽失,挫折感强烈,自卑、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
(二)教育对策:
1、开展网络会议座谈,帮助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理性看待保研。
        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形式无接触地开展座谈会,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保研问题;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理性看待竞争和合作,不孤注一掷只重视保研一条路,学会多条腿走路。
2、邀请专家线上指导,开展线上经验交流会。
        弥补线下交流机会减少,增加学生保研面试成功的可能性。
3、鼓励自我成长,提高抗挫折能力。
        辅导员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对保研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帮助其找到最适合的解压方式,多渠道、多方式的鼓励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强化自我意识,提升抗挫折能力;对特殊个体密切追踪,及时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及心理援助,必要时个体心理介入。
4、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以保证学生有效对接保研学校。
        保研学生与本专业其他类学生相比,普遍拥有高度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习计划能力,学校要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全面提升保研能力。
二、考研学生
(一)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疫情增加考研竞争压力。
        疫情全球流行,部分学生取消出国计划转而投入考研大军,企业减少招聘甚至大量裁员,为缓解就业压力,很多学生放弃就业转而选择考研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导致2021年考研人数激增,为历年之最,考研同学的竞争压力增大。
2、考研任务重、战线长、压力大。
        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学习放松,较少进行高强度的持续性学习,学习韧性下降,而考研需要同时复习多门课程,难度大,任务繁重;考研时间跨度长,增加了对考研学生耐力的考验。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复习学习效率低,易受外界干扰,除复习备考外,考研学生还有专业课程学习、实习、见习、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课业和考研双重负担是考研学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3、考研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自制力不强,道德许可效应作祟。
        部分考研学生不明白考研的目的,动力不足,学习拖延,耽误学习进度,容易进入疲惫期,为了调整自身状态,频繁进行自我安慰式地放松,出现道德许可效应,复习进度跟不上,加重焦灼、急躁、冒进心理,陷入恶性循环。
4、疫情加剧精神压力,心理亚健康现象。
        疫情原因,人们外出娱乐活动减少,考研学生基本没有放松活动,生活压抑,部分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自我要求过高,对考研目标院校期望值高,又担忧自己能否考研成功,容易造成焦虑等情绪,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途径,呈现心理亚健康状态。
(二)教育对策:
1、无接触地开展讲座,正确认识考研的价值与意义。
        辅导员可利用网络,如钉钉课堂、腾讯会议等,无接触地给考研学生开展团体咨询和讲座,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考研,拒绝偏见,形成正确的考研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考研。
2、端正考研动机,合理规划时间,科学备考。
        辅导员帮助考研学生明确考研目的,找到动力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时间,避免偏科或者耽误本科学业,本末倒置,鼓励学生克服惰性,提高自制力,消除拖延行为,拒绝道德许可效应,脚踏实地,科学备考。
3、分享考研经验,提供报考指导。
        邀请优秀考研学子为毕业生分享有价值的、可参考的考研经验;学校和辅导员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结合学生个人实际,根据不同学校的录取要求,提供有价值的报考指导,提高考研成功率。
4、开展经验交流会、考前动员大会。
        定期组织考研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鼓励大家进行资源互换,取长补短,考前一个月召开考研动员大会,通过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情绪调控能力,缓解考前压力,增强信心,稳定状态。
5、建立学习小组,及时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建议考研学生选择志同道合的研友建立学习小组,互相鼓励、监督。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遇到心理困难学生,及时为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援助,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与干预,或转交专业心理咨询师。
6、家校合作,双重关爱,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人的陪伴与支持,辅导员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在孩子考研最敏感、最脆弱的时期给予理解,鼓励家长多关心、包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免去担心考不上会受到父母责难、奚落的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投入考研。
三、就业学生
(一)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疫情加剧就业竞争压力。


        全球疫情大流行下,应聘机会与就业岗位数量减少;海外学子纷纷归国,企业大量裁员,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失业人员涌现,加剧了2021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恐惧线上面试新模式,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就业屡屡碰壁。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企业面试变成了无接触的线上面试,学生经验不足,产生恐惧心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学生为一份工作付出很多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容易产生自卑、沮丧甚至绝望的心理。
3、放弃保研选择就业的学生就业定位太高,自信心受打击。
        这类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强,自我感觉良好,就业目标岗位定位高,实际就业过程中优势又不明显,就业屡屡碰壁,严重打击自信心。
4、放弃考研选择就业的学生得不到关爱和理解。
        这类学生本就是被考研压力压垮的学生,就业不顺利,雪上加霜,陷入人生低谷,得不到理解,容易产生孤立无援、抑郁、愤懑、狂躁的心理。
5、特殊群体困难多。
        家庭条件困难、身体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求职过程中出现求职花费支出困难、就业歧视等问题。
(二)教育对策:
1、帮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科学合理规划人生。
        就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适应线上招聘形式,克服线上面试压力,鼓励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明确就业定位,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
2、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重树自信,培养乐观心态。
        辅导员引导就业学生认清当前形式,鼓励其辩证地看待过程和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调整心态,找到解决办法,重拾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面对现实生活。
3、以心理讲座、工作坊为契机,增强学生心理弹性。
        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工作坊,对就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学生情绪觉察能力、调节力、自我认知能力、面试表达力,及时转变视角,有效应对失败,找出不足,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4、学校提供远程职业指导。
        高校要明确办学目标,坚持“三全育人”,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为毕业生提供远程就业指导,多途径分享面试经验资料,帮助学生提高面试技巧,力求在面试过程中凸显优势,提高面试成功率。
5、学校多方提供就业平台和求职渠道。
        疫情期间,高校要做到疫情防控和就业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教育模式,关注新经济、新业态、新就业,进一步强化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及时获取就业信息,给学生反馈高质量的就业信息;整合各个招聘网站的信息并公布在专门的平台上,及时传递给需要的学生。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结合性强、针对性高的线下小型招聘会,分析岗位需求,针对性推荐毕业生,做到精准匹配、精准推荐入职。
6、完善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体系。
        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制定具体的就业帮扶政策,在确保隐私的前提下,全面实时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精神障碍、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实行精准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为特殊群体开辟就业绿色通道,优先推荐岗位,为求职经济支出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求职补贴和援助。
7、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新冠疫情催生了就业的新形态和新职业,在就业岗位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多渠道获取创业信息、创业优惠政策,合理获取、规划创业启动资金。学校可在平时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咨询指导,并为其创业申请多种政策扶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供资助和项目启动资金等。
四、学业困难学生
(一)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教师在线反馈不足,技术障碍影响线上学习,学习效果差。
        疫情期间,受不同学校线上授课质量及学生自主性的影响,学生学业完成质量因人而异。个别老师缺乏线上授课经验,在线反馈不足和智能教学的技术障碍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学习收获小,学习主动性降低。
2、自制力差,无法抵制诱惑,自责心理严重。
        学业困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内在动力不足,学习不够投入,自制力差;线上学习期间,网络视频、游戏垂手可得,为学生分散学习精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学生更难抵抗诱惑。双重因素导致课业成绩不理想,学生陷入严重的自责、愧疚心理,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陷入恶性循环,无所适从。
3、强烈的心理冲突与学习焦虑。
        学业困难学生学习上进心并不一定比成绩好的学生差,也对自己有过高期望,但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适合,缺乏学习毅力等原因导致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出现强烈的失望、无力感,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强烈的心理冲突又导致过度的学习焦虑。
(二)教育对策:
1、授课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专注力。
        疫情防控期间,授课教师需要做好线上线下同时授课的准备,不断改进授课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和监督。
2、帮助量身制定学习计划,加强监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辅导员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量身制定学习规划,必要时可邀请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通过查寝室等方式加强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监督,强化自我认知,鼓励他们克服惰性,提高自制力,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远离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双管齐下帮助解决学业困难问题。
3、多关爱,坚持不放弃,给予其爱心、耐心、奉献责任心。
        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大,辅导员应多关注其心理变化,时刻关注其精神、生活状况,及时关心、安抚,多途径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宽容,无论怎样,鼓励学生坚持不放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培养乐观心态。特别关注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多次一对一交流,了解其心理困难原因,进行朋辈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学业和心理困境。
结语
        新冠疫情对2021届毕业生的影响涉及生活、学业、就业方方面面,对其心理健康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解决新冠特殊情境下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作,共同努力,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分析其不同的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干预,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DB/OL],
(网址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2/12/nw.D110000renmrb_20200212_4-01.htm),2020年2月12日。
[3].李涛,孙煖,邬志辉,等:《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实证研究》[J].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0):110-126。
[4].姜永航:《突发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解决办法——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载《时代人物》,2020(17):123-124。
基金项目:(编号:2020-JS-40)郑州大学学生工作项目《疫情下2021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钮兰芬(1967—),女,河南新乡延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燕(197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通讯作者:陈颖(1998—),女,河南滑县人,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