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离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解析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期   作者:徐敏丹
[导读] 家庭离异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一类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比一般家庭大学生承受来自家庭
        徐敏丹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摘要:家庭离异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一类比较特殊群体,他们比一般家庭大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所以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家庭离异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通过一起真实案例,对于家庭离异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及危机干预路径的研究,为其他高校家庭离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家庭离异;大学生;危机干预
1.案例概述
        案例呈现:某学生近2个月多次旷课,病假,多门课程挂科。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发现这位学生深陷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困境。因此,被系部列为学业困难帮扶对象。辅导员得知情况后,多次与她面谈了解情况。在与该生联络过程中,辅导员发现该生家庭情况复杂,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外婆一起生活。其自述自身患有严重抑郁,初中时期曾有轻生念头,高中时期曾就医,现已自行停药。辅导员立即与系部领导,校心理中心报备情况,并且鼓励其在心理咨询中心预约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咨询一段时间后,学生自述睡眠状况不佳,整夜失眠。辅导员了解后立即陪同前往专业精神科医院就医,就医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当晚,辅导员联系学生家长反馈学生情况时,发现家长联系方式均为学生个人手机号,并且学生极度排斥家校联系,情绪几度失控。从学生的描述中得知家庭原因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巨大影响。待情绪稳定后,学生主动提供了家长联系方式。家校联系后,家长就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注表示感谢,也同意督促学生定期复诊,按时吃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学生也反馈与家庭矛盾缓解,情绪稳定,有专升本的打算,言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向往。
2.问题梳理
2.1危机识别
   辅导员从言语内容、情绪反应等方面识别该生存在危机风险。(1)该生直接表露自己处于表露自己处于抑郁、乏味,无序、曾有过轻生念头。(2)近期因为和家长沟通出现一些问题,情绪波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晚上整夜无眠。(3)近期生活作息紊乱,食欲不振,时常感觉疲惫,抽烟、酗酒情况加重。
2.2危机诱因分析
        该生心理危机的直接诱因是学业困扰,间接诱因则是该生与家庭联系存在问题,自我封闭,自我归因存在偏差等相关。原生态家庭问题导致学生天性敏感,思虑过重,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家庭关系的破裂导致该生缺爱,没有安全感,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体系里面。虽然母亲对其期望较大,成长过程中确实倾注较多关爱,但是始终弥补不来学生内心对完整家庭的渴望。再加上异地跨省求学校园适应,生活事件,学习等引起的压力,该生丧失克服挫折的勇气,也未能及时进行心理调适,精神世界的平衡被打破,引发一系列问题。
        自我归因偏差。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个学业成绩和学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导致高考发挥失常,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上脆弱敏感,行为上消极缺乏动力。该生自述服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使自己的记忆力减退,使自己在学习英语上存在巨大困难。
2.3危机干预措施
   面对此事,辅导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干预:与该生谈心谈话,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班级成绩优异同学组建学业帮扶小组,帮助其解决学业困难;动员室友汇报该生在校动态,确保人生安全;提醒学生接受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与家长保持良好互动,定期反馈学生各类情况。
3.危机干预分析
  因家庭原因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内心非常脆弱,社会支持缺乏;面对此类心理危机时间需要调整沟通方式方法,不断健全个体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机制。
3.1危机应对技巧
3.1.1良好心理素质
        辅导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面临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稳定学生情绪,了解情况。本案例中,学生情绪失控时,辅导员一直在一旁安抚,疏导学生情绪。辅导员始终保持较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3.1.2全程的陪护
        心理危机事件的爆发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除了前期需要做好关注预防危机的出现;当危机出现后,辅导员也应全程陪护学生以防出现二次伤害。本案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意下陪同就医,严密看护,安抚情绪,直到确认学生安全方可结束。
3.1.3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推进危机事件顺利解决。学生工作,我们一直秉持共情、尊重原则。本案例中,辅导员与学生日常生活互动来问,谈心谈话中的真诚相待,学习中目标导航都增加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双方之间交心的相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该生的抑郁、焦虑情况。
3.1.4健全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社会支持系统越完善,心理危机事件爆发的几率越小。本案例中,辅导员联系校心理中心,组建学业帮扶小组,定期家校联系等措施都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3.2危机干预机制
3.2.1构建体系,分级关注
        对于学生分级关注,通过任课教师的课堂表现,同学间的单线反馈来判断学生心理发展状态,辅导员建立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更新。对于关注学生每周不低于一次的联系,争取在心理危机事件还未发生时做到迅速干预和情况追踪。
3.2.2心理教育,全面宣传
         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要求,新开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必修课。借助这一课程系统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同学建立心理健康调节方式,学习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办法,帮助同学们提高身心素质。
3.2.3心理普查,重点关注
         每一学年除,为更好掌握新一届学生整体心理素质,高校普遍采用心理测量量表对所有新生开展心理普查,筛选疑似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然后在对其展开系统性工作;例如心理咨询师第一轮面谈,精神科专家第二轮面谈,根据医生诊断意见及时告知家长,按其实际状况做进一步的处理。
3.2.4借助平台,全面监测
         借助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检测内容全面化 采集学生在校活动记录。在学校中,学生校园卡消费的情况、图书借阅情况、课堂考勤、参与校园活动、助贷信息等都是有迹可循。采集这类信息、设置预防机制 比较系统地反映大学生的行为规律和特征,从而了解学生生活状态。数据监控 设备监控 及时整理大学生日常行为数据 建立一个集检测 服务 引导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心理危机事件需要充分发挥预防机制,不断优化日常管理细节,加大对于重点学生的关注力度。我们应该针对危机出现的原因、应对、处理与启示进行认真分析与记录,全方面总结,以便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刘取芝.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2]吴玉强.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名族出版社,2011.
[4]叶雪芹.大学生境遇性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6(18):157-158.
[5]林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66-367.
[6]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研究,2006,(5):24-26.

作者简介:徐敏丹(1991-10),女,汉族,籍贯:浙江,当前职务:辅导员,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