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峰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仅靠专家的指导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在疫情背景下大规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更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不断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高效的校本研修模式,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行阳光工程,全员参与
(1)阳光规划:每一年度初,每位教师填报本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阅读计划、上课讲座、教学研究,发表获奖、辅导学生”,并于年度末进行目标达成度自评。通过对规划的跟踪与调整,教师自主地将压力转换为动力,推动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发展。
(2)阳光亮课:以“E动精致”课堂研究为主导,各教研组结合市、区教学研究方向,在学期初制订适合本组的教研主题,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通过“研课、磨课、议课、改课、亮课”等活动,展示团队教学研究素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阳光课题:教师结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选定某个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上报教科室,教科室组织专家审核,课题研究行为及成果于期末考核时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4)阳光悦读:学校每年3月份,提供年度阅读书单供教师选择,鼓励教师进行“1+X”式专业阅读,“1”指的是学校指定的阅读书籍,作为教师通识培训的教材;“X”指的是教师根据个人需求,选择1至2本书籍作为研读对象进行学习。学校组织教师阅读心得展评、教师读书分享会。通过“挤”和“逼”提高阅读厚度,通过“思”和“写”提升阅读深度,通过“精”和“专”撑起阅读高度,培养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不做教书匠,用书卷味涵养自身,以创新精神引领专业成长。
二、设菜单培训,个性参训
培训设计一般有两种思维模式:以资源为导向或以需求为导向。前者容易忽略参训者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导致“培非所需”,所以学校在设置培训课程时,坚持“以师为本”,打破“一刀切”的研训模式,实施“菜单式”研训。
通过调研,分析我校教师的研训需求,提供“菜单式”研训项目供教师选择,在保证每位教师32学时研训的基础上,做到“依需设训、个性参训”。有些研训项目是全员性的,如师德培训、“E动精致课堂教学研究”,而有些项目是可选择的,如年龄较大的老师可不选择“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而选择“劳动教育”等主题的研训,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流程与技术”类的培训。这样的培训项目设置,既突显专业化,又不失人性化,使教师参训动力长存。
三、筑草根论坛,本色成长
最好的榜样就在身边。我校骨干教师中有以课题研究为专长的老师,有对课程建设颇具心得的老师,也有热心于STEM教学研究的老师,这些教师本身就是校本研训最宝贵的资源。学校在对教师群体进行摸排、挖掘后,选定若干位骨干教师担任某项目化研训的任务,这些教师作为研训项目的课程负责人,发挥个人所长,积极参与校本研训的组织与实施。
学校通过开设“课程建设论坛”、“课题研究技术沙龙”、“STEM教学专场”,以论坛为阵地,通过“头脑风暴”、“金点子征集”、“模拟赛场”等形式,全面推动校本研训进程,使每位教师人人都有潜力成为“草根专家”。
四、借信息平台,精准教研
校本研训要做到“雁过留痕”,更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除了运用省教师专业发展研训平台记录研训数据外,我们还积极拓宽平台路径,动态地记录研训数据,使研训更精准。
如利用“问卷星”进行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现状的分析,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确定教研论题;利用“石墨文档”进行协同式研训,参训教师可以像论坛那样,针对同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利用“希沃白板”共享教学素材;利用“纸条范”即时收集教师在研训时的困惑作为现场议题。今年还将利用“UMU”互动平台,使协同式教研做得更扎实有效。
五、立教师讲坛,百家争鸣
在教师“草根论坛”的基础上,打造“精致讲坛”。利用周前会的前10分钟,组织教师进行“观点报告”交流,不拘形式,可以是教学反思交流、教学观点碰撞、教学技术点睛、育人方法分享等。鼓励教师人人站上“讲坛”,使“精致讲坛”成为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区、教研话题的延展带,从而激活教学研究的能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