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乌鲁木齐市第七幼儿园
摘要: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立德树人是根本”。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是智商、情商、习惯养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启发、培养、帮助幼儿,奠定一生的好习惯,好品质。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育作用不可替代”。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对幼儿“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反之“而今自小失了,要被填,实是难。”因此,幼儿期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
关键词:国学经典;幼儿园思政教育;教育方法;策略
引言:众所周知,国学经典是我国上下几千年传承下的经典,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因此我园尝试进行了“国学经典”在幼儿园思政教育中浸润式教育方法、策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国学经典耳濡目染的环境--随风潜入夜
幼儿园环境可谓是一门 “隐形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教育意义。因此,我园根据园所实际营造了“国学经典”的学习氛围。设置了“习诵”园地;“经典故事”会;“国学达人”榜;“乐诵园”等等环境主题墙与主题活动教室。幼儿在环境中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国学经典篇目的礼仪篇、学习篇、孝老爱亲篇等等内容。也就是创造并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反复吟诵国学经典--润物细无声
国学经典大多抽象,不易幼儿学习。因此,让幼儿理解并且能够习得其中的育人道理,则需要老师们多下功夫。首先是,利用每天入园晨曲,活动前三分钟,餐前准备,活动后收纳、离园时间等,教师与幼儿一起吟诵,创设游戏的场景,在游戏中反复吟诵的同时,教师借助经典故事、成语、典故等等帮助幼儿懂得其中的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抽象的道理在欣赏、吟诵的过程中。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爱惜粮食、光盘行动的活动中,孩子们会珍惜每一粒粮食。
他们会用《悯农》诗句互相提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听了《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故事与典故,孩子就会产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态,会兴奋地告诉老师和同伴自己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而理解了《弟子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懂得要修德育才,少些与别人攀比吃穿的想法。而在学习了“进必趋 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时,懂得了与长辈见面等的礼仪。
三、浸润式学习与练习--学以致用
《大学》云:知止而后定,定而能静,静而能虑,虑而能得。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动力。 以用促学,才会有学习意愿和持续的主动性。根据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在研读国学经典时,目的明确,从而体会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和智慧,心生敬意。懂得学以致用,オ会使知识变成力量。因此开展幼儿思政教育时,我们更关注的是启蒙,引导。用事实,用典故,用经典讲道理。因为需要而学,又边学边用,可以实现思不念的转変、思路方法的革新,可以启迪智慧,开思路,学贵有悟,オ会内化和转变个人思想更新和完善。
因此,帮助幼儿在特定的场景下“学以致用”,是我们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收获。孩子们在诵读《三字经》中学习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师带着孩子们在“陶艺坊”里做泥坯,在反复摔泥,揉泥的过程中,就有孩子感悟到:“老师,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就像这个泥坯子,反复揉、捏、塑形以后它才能做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对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师们也感受到“久旱逢甘霖”的欣喜。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不断的感悟、学习、使用的过程中得到行为、习惯的熏陶,从而达到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兴趣培养与延伸学习--举一反三
《论语》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保持学习的持久与专注,就是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老师注重教学方式,通过吟诵、表演与表现,日常对话小练习,国学故事大家讲;经典传唱;“我是私塾小先生”“亲子读经典”等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最大化的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通过互动,交流、运用,将听、读、说、唱等等方式综合运用,帮助幼儿理解了,感悟了,尝试了,收获了。从而帮助幼儿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体验。达到我们对幼儿实施思想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各项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终生受益的品质对其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说教,不如言传身教。因此,“国学经典”不仅能“涵养其天性,培养其习性”,还能帮助幼儿得到一把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藏的钥匙,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