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瑜玲
深圳市龙岗区悦澜山实验小学 518081
【摘要】语文习作教学共性和个性常被老师割裂开,习作共性是习作教学中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基本规范和准则,具有严谨的,语,修,逻、问、字、句、段、篇。习作个性化是学生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常常为了实现习作的个性化而弱化了习作共性。习作的个性和共性在习作教学中应该相辅相成,老师要寻求平衡个性和共性的教学点。
【关键词】 高年级习作;个性化表达;个性与共性;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要求。张扬个性,突显个性,是现在的热门话题,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个性张扬的时候,时刻应该注重共性,失去了共性和个性的相容,个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现状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习作的个性化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下笔。可往往在学生在习作时,不知如何下笔,学生在习作的过程当中千篇一律,说大人话,全文仿写和写话生硬直白。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老师不知所措,老师注重学生作文的共性的发展,结果是达到了老师的期望,文章写得规规矩矩,同时也让老师失望,作文当中没有让读者眼前一亮或者惊喜的地方,这就像是工厂车间,加工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的。老师过分注重学生习作的个性的发展,确实能让读者有惊讶欣喜的文字,但是却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习作兴趣,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下笔,于是就随意拼凑一篇写话。而这些都不是我们老是想看到的,于是很多老师在教授写话时总是觉得苦恼,不知道如何去平衡个性与共性之间的问题,写话成了学生的大难题,教授写话成了老师头痛问题。
二、语文习作教学需要个性与共性并存
细思语文习作个性和共性问题,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共性的基础上,难道我们就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吗?语文教学个性与共性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授习作教学的指导,深入的去挖掘习作个性的点,和共性的达成,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记得在五年级第一单元开卷有益为话题的习作当中,当时最为一节公开课上了习作课,开卷有益无疑孩子都是赞同的。课堂上我对写话的方法指导,范文引领,课后学生确实大部分还是能交上过得去的作文,但课后有老师跟我讨论,这样出来的作文好像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样的作文有效吗?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孩子写话能力吗?很多老师的心里存在这样的一个信念:希望班上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我认为,学生作文必须经历由共性发展到个性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习作共性的指导。但是,在习作中去解放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与别人的不一样,珍视学生独特的视角,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出来。
习作教学共性和个性化教学并不矛盾,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打好学生习作的基石,又要寻求学生习作的发展,这才是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做到的。
三、习作教学中共性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一)寻找习作的共性点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当中,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习作的共性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真善美,而真善美都是大家所一致趋同的共性,同时,习作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因为属于共性问题。例如写作手法(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开门见山,倒叙,插叙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还有标点符号在习作中的运用这些看似语文的基本素养都是习作中共性的范畴。写信的格式,留言条的格式,发言稿的格式等也是从属共性的范畴,这一类的习作中貌似更能找到习作共性存在的理由。
在教授写景的习作当中,先找出写景习作的共性:主要突出景的主要特征。首先选择观察的点,另外要要注意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再有,写景的作文必离不开抒情。在这个基础上,再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手法在“共性”中展示个性,在“个性”中延展共性。
因此我们在习作的共性的理解上可以是为广大群众的所认可的品质,为人们喜闻乐见文化,在习作可被运用到的技巧,文本中的格式等,只要我们善于提取和运用,在阅读课上的读写结合,学生从文本“输入”到习作的“输出”就是共性,课堂上要抓住共性,读写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习作当中才才思敏捷。
(二)在共性的基础上,给学生一片天地
先读读这些句子:
(1)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2)小鸟向我点头,花儿向我招手。
(3)在我的一生当中,遇到了许多事情,像星星一样多,让我告诉你其中的一件……
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学生习作中的套话,这些套话就像习作“八股文”,任何习作都往上套用,这种模式化的倾向,显得索然无味。很多老师都在说,读学生的作文没有灵魂,所以大家都在提倡解放孩子思维,让孩子写出有个性化的语言。
当孩子写出“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风是怎样的?云又是怎样的,可以描绘一下吗?用发散性的语言引导孩子,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花儿向我招手,鸟儿向我点头”这句话无疑在低年级的自作当中老师是拍手称好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形象更生动了,可是到了高年级,这种共性则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了。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校园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用文字把他们独特的感觉流泻文字间,这不就是习作个性的展现吗?“在我的一生当中,遇到了许多事情,像星星一样多,让我告诉你其中的一件。”请你闭上你的眼睛,星星是怎样闪烁的?美吗?那一颗最闪亮,它里面有一个怎样不寻常的故事?有什么写什么,要说实话哦。
发展学生习作的个性,从老师的创意解读中来,她是个性化习作的前锋,它的成功关系习作的成败。很多一线老师的苦恼就在于此。在习作教学中,不是机械的重现,而是创意的解读,把习作变成好玩的有趣的让学生去体验,拿不愁学生无话可写了。每次在校运会后,让学生写一篇习作,学生总能长篇大论,仿佛有道不完的话,这就是真情流露于体验。
虽然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博的思想,但放任自流学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老师教授习作时适当的习作指导很有必要,小学生毕竟知识储备还不够,写作技巧也不够。我们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学习写作技巧,在课外读物中精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例如有创意的开头,结尾、精彩的场面描写,优美的语言或新颖的立意等等。在五年级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细节描写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品悟中,提高习作能力,这就是习作共性技巧的习得。
(三)习作个性发展穿插于习作共性教学
马克思说过:“任何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通过个性表达出来。共性和个性相互连接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
在教学当中,不要为了刻意的追求学生个性习作而回避习作的共性,于是出现了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出示范文来避免他们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不要为了让他们能交上习作,即使习作几乎雷同而过分采用模版或范例。其实习作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发展穿插于习作共性中。
在教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习作《学写发言稿》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范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习作,结果习作除了千篇一律,发言稿的格式也是错漏百出,那么思考过后,一步一步对格式的分解,突出文本的共性,发言稿的格式属于共性范畴。当大家都认为这种死板文体是很难进行个性化习作的实施时,我们是可以部分的进行习作个性发展穿插于习作共性教学。例如:孩子的自我介绍,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作。竞选英语科代表的孩子,可以用英文来个开头的介绍,语文来点更有文学素养的开头等等,结果发现学生的习作更加有创意,而且个人特点非常明显。
在过去习作教学当中,大家都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反对习作教学的共性,要么过分推崇习作教学的个性化,笔者认为这两者间其实不矛盾,低年级更注重习作共性的指导,而高年级习作更侧重习作个性的飞扬,而个性和共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我们在读高考作文时,你无不发现满分作文都是有共性的,句子通顺,懂得一些写作套路和框架,情感真挚,内容充实等,同时又具有个性:逻辑,思考和想象,还有真正亮点所在:才气、生气、灵气。我们在看满分作文时都会从个性和共性的角度去看,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教授习作时不从两面看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