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君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第四中学
摘 要: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当下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听课情绪不高,重视度不够的现状,本文提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趣为径,以乐作舟,提高课堂效率,并从开场白的巧设,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语言的灵活运用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关键词:寓教于乐,开场白,主体性,语言 ,多媒体
引 言
充满人文的语文课堂本应该是落英缤纷,五彩斑斓,令学生留连驻足的精神乐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高中生却苦于语文难学、试题难做、分数难得,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整个语文课堂如一潭死水,不见微微的波澜。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为径,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以乐作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说起寓教于乐,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因为他看到“乐之”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快乐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寓教于乐”,也因此才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佳话。纵观当下,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让快乐走进课堂,以趣为径,以乐作舟,才能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和“我乐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享受课堂的快乐之余,又能学有所获呢?
一、巧设开场白,让每节课都有乐趣。
一直以来,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能否产生兴趣,决定了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每日三尺讲台,一方黑板,几页课文,确实容易使之觉得单调乏味。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保持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个人认为巧设开场白,艺术地导入,激发兴趣是一大关键。
好的开场白,往往高度浓缩了一节课的主题,它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丰富课堂内容,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容易产生共鸣。还记得在上《小狗包弟》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我以电影来导入,给孩子们讲述了电影《忠犬八公》里的故事,通过八公的十年守候,折射了狗对人的一世忠诚。狗犹如此,人何以堪?以此为桥梁过渡到《小狗包弟》的教学中去。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可以细微地察觉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特别对于看过这部电影的他们来说,更容易激起他们心灵的涟漪,使学生对《小狗包弟》中人对狗的态度产生了好奇与期待,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课情绪。
二、发挥主体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机械式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甚至有时候迫于课程课时紧,内容多,任务重,走马观花式地把课上了一遍,却不知课堂的养分所剩无几,更别提灌溉学生的心灵了。这样做真的好吗?试问:学生的主体性何在?课堂效率何在?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认为课堂容量不在于大,让学生学有所得才是教学的硬道理。
仔细想想,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既然如此,老师何不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少讲,腾出时间给学生多表达、多锻炼?在课堂上我们只当导演,编排好语文课堂的剧本,让学生做主角,在做主角的过程中体现其“学习主体”的地位。我们不妨把说话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开口讲,把黑板也让一块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写,甚至将讲台这块“圣地”在必要的时候交给学生,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自己读书,自己讲课,自己总结。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体验快乐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之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
在最近的《祝福》教学中,关于“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的探究,我把课堂的主权归还给了学生,给予他们充分地时间去思考,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书的方式顺利而又高效地完成了祥林嫂性格的分析。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况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与高考形成了巧妙地对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活用语言,让语文课堂活泼起来。
所谓语文,语言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让学生能用恰当地语言与人沟通和交流,更应该以身作则,尽可能地发挥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做到妙语连珠,让高潮迭起,引生入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又是多么渴望老师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化腐朽为神奇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就是一门艺术。幽默的语言,如一泓清泉为课堂注入了生命力。它是课堂的润滑剂,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智慧。它是看世界的豁达的眼光,是看人生的全新角度。知识不能有差错,做学问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可在不出差错的前提下,能讲幽默一些就会让学生容易接受;怪腔怪调,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特别在讲一些文学作品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像《寡人之于国也》这样的文言文,学生本身学起来就有些枯燥与艰涩,教师可依据课文中的梁惠王和孟子这两个角色,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展开朗读。这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笑声不断,也能使学生在模仿中很好地融入角色本身,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前提下,用好模仿的手段;另外,老师语调的抑扬顿挫,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回味无穷。当然,既要区别对待,又要驾驭自如,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四、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法的课文和板书,难免会兴趣大跌。而多媒体则能为师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静态的图画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如流水般呈现出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内容也会变得动起来,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在《项羽之死》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首屠洪纲的《霸王别姬》,节奏由高昂到低缓的变化,可让学生宏观地体味项王的血性与柔性,做到未见其人,先闻声,让静止的课堂生动起来。
总之,让学生享受快乐的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历程中的一次愉快旅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高考不是语文的发源地,生活才是它的归宿;语文课堂不是简单地师授生受,而应该成为师生共授、共同建造的乐园。我们要做到以趣为径,以乐作舟,寓教于乐,让学生沉醉其中,让教育之花静静绽放!
参考文献
[1]周云.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初探[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杨鹏.浅谈愉快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3]陈琳.论中学语文审美化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杨海菊.倡导愉快教学,提升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08年32期
[5]邓阳城.实施愉快教学“五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J].科学咨询.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