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215000
摘要:透水性混凝土是传统混凝土产品的升级版,因掺杂了粗骨料后混凝土内部产生了较大的间隙而增强了透水能力,主要用于对透水要求比较高的各种路面和地面,且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文章阐述了透水性混凝土的类型与特点,并对性能检测和质量问题与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制备与控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透水性混凝土;检测;制备
1.透水性混凝土的类型与特点
透水性混凝土主要由特定的骨料、外加剂和水泥浆等拌制的,因内部存在较为连续的孔隙结构,比其他类型混凝土具有更高的透水性。根据所用的制备原料的不同可大致分为:①烧结性混凝土制品。使用各种废弃瓷砖、黏土、长石等加工成骨料,与水泥浆拌制烧结而成的块状混凝土,在耐久性和透水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②高分子混凝土。使用高分子树胶、沥青等配制的混凝土,混凝土在暴露环境下的耐久性较难保证。③水泥型透水性混凝土。多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胶性材料,多用或者全部用粗骨料完成配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透水性混凝土在性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①内含较大的孔隙,起到了阻隔声音传递的功效,有效的防止和吸收了车辆行驶造成的噪音,且混凝土厚度越高则效果越好。②因为透水系数高,透水性混凝土能够有效的排除地面积水,减少道路、广场等区域的排水、抗涝压力;中空的混凝土可以减少地面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功率,对于城市热岛效应也有调节作用。但是,透水性混凝土因为损失了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在结构性、耐久性、稳定性等方面相对较差。
2.透水性混凝土的检测与常见问题
针对不同的骨料和用途,透水性混凝土的检测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国家相关检测标准规定,对混凝土的抗压性、抗折性、孔隙率、透水性等进行综合检测,并通过改变配比和制备工艺细节的方式,找出透水性混凝土的常见问题所在。
2.1透水性混凝土的检测
①准备工作。根据相关标准应当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控制,其中温度控制在20℃左右,室内湿度应控制在50%以上,湿气养护箱的湿度应当控制在90%以上,温度控制在20℃左右。无论是否采用自动控制,都应当定时进行实验室环境数据监控和记录,一般记录时间间隔至少应控制在4小时一次;做好试块、设备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按照不同的制备工艺差别对试块进行标号,分别制作检测试验数据记录。
②检测试验。选择自动压力机进行抗压检测,先将试块和压力检测设备进行清理和检查,将试块置放于压力板中心位置,启动设备运行程序,校正之后开始运行加压,由压力机自动加压并读取试块相关数据,形成检测报告,检测完毕后确认报告并保存。抗折性试验选择抗折测试设备或万能测试机进行检测,操作过程与抗压检测相似,依靠检测设备对定式试块逐步施加剪力,读取数值,形成报告。透水性检测,通过仿真实际环境,将混凝土试块烘干后,设置于四周封闭的空间内,由上部注入清水或配置含泥沙的水,观测下部出水量和出水速度,据公式计算透水系数;将试块烘干后计算体积和质量,再将试块放入水中,直至内部气泡全部排出,认定试块已经被水浸满,称出试块重量,结合水密度、两次称重差等计算出混凝土内部孔隙空间大小,即孔隙率。必要情况下选择酸、碱性化学试剂,按比例稀释后对试块进行涂抹,或直接浸泡试块,记录试块变化情况,确定试块的耐酸碱性,作为耐久性的重要参考之一。
③检测完毕后,对检测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分别罗列不同制备工艺下的试块各方面属性,进行整体比较判断制备工艺与混凝土试块性能差异之间的关系,并整体判断透水性混凝土的性能缺点,制作最终检测试验与性能评估报告。
2.2透水性混凝土质量问题与因素
通过检测试验,获得透水性混凝土的基本属性数据佐证,并直接或间接推导了解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风险有:抗压和抗折性能较差,与一般混凝土相比更容易出现分离、破损、裂缝等问题,且内部结构能力较差,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也容易脱离;综合透水性能差,不能快速、彻底的实现排水,实用功能不能满足预期要求;耐久度较差,在长期暴露的环境中,表面、甚至内部容易受到腐蚀,混凝土过早损坏。经过分析,透水性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产生与制备材料和制备工艺直接相关,包括各项材料规格、性能和配比问题,制备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时间、温度等控制问题,需要进行细致控制。
3.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与控制
3.1材料准备阶段
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需要准备好水泥、骨料、水、增强剂、减水剂等相关材料,应当对所用材料的规格、属性等进行前期控制,一般要求水泥浆的量为包裹完骨料之后只有少部分剩余,一般选用强度偏高的水泥进行调浆,水泥用量为300-400kg/m³,具体根据所用骨料情况进行调整,不宜过多。骨料类型较多,但选择的骨料在规格上应当注意,尽量采用单级配料,单粒级量控制:大粒为10-20mm,中粒8-15mm,小粒5-12mm,其中特大粒20mm以上的不能超过总体量的5%。增强剂和减水剂的用量不宜过大,根据具体混凝土要求进行添加。在材料准备阶段,为保证混凝土性能符合要求,应当进行前期配料试验,调整比例直至确认最优。
3.2混凝土制备设计优化
制备时对透水性混凝土制备材料的配置进行优化,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①骨料。骨料用量相对较大,一般取值1500±200kg/m³,根据骨料紧实堆积下的密度或者混凝土具体性能要求进行调整,一般不使用细骨料,必要时细骨料的添加不超过10%。②用水量,一般控制用量为90-130kg/m³,用水量不宜过多否则影响透水性,可选择观察并逐步添加的方式进行微控制,鉴于透水性混凝土较大的骨料情况下坍落不明显,可以直接观察骨料表面,如果出现表面包裹材料趋于光滑、稳定,则表示用水量适中,水胶比率控制在30%。③水泥胶凝材料的用量需要结合孔隙率进行设计,要求胶凝材料填充后不得大幅度占有混凝土孔隙比重,而选用胶凝材料填充混凝土,其占有孔隙比率必须保持在25%-45%之间,最高不得超过50%,材料用量300-400kg/m³。
3.3制备过程
透水性混凝土采用现场制备与商混搅拌站制备,制备过程需要严格遵照国家透水性混凝土制备标准完成。现场制备有助于保障混凝土性能,现场制备的量与进度应当与工程实际进度需求相当,随时制取、及时使用。采用分次投料的方式拌制,先加入骨料与50-70%的水,搅拌30-40s后加入水泥、硅灰,再搅拌60-70s加入余下的水及减水剂、增强剂,搅拌150s以上形成成品。卸料后需要再次检查混凝土的离析、干湿、温度等具体数值,发现数值异常的,及时回机再次添加材料加工。如果是搅拌站生产,则必须选用专用翻斗车进行运输,整个运输过程需要持续搅拌操作,避免提前凝结或离析,运输到点后应当进行复检。
4.总结
从大量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出,透水性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相应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以户外道路、园林、广场等区域,一旦透水性混凝土综合性能不足,将会对工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要保证透水性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性能试验和分析,找出影响水泥性能的各种因素,优化制备工艺,从根本上保障透水性混凝土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这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要完成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敏特,等.制备工艺对透水型碎石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45(12):14-17.
[2]高小建,陈铁锋,苏安双.透水混凝土制备与性能国内外研究进展[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1(06):22-27.
[3]冯佳宁,常新玉,洪文亚,隋林峰,王建新.透水性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四川建材,2020,46(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