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4期   作者:杜晨博 黄根胜 刘初容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杜晨博 黄根胜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内在动力。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盛衰决定着中医药发展的盛衰。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问题,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使中医药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深远。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存在问题;中医药发展
1.中医药现存问题
1.1 安全性
1.1.1 中药
        近年来,全球掀起回归自然热,对传统医药的需求和应用日益广泛,中药的多种优势也越来越受国内外认可。因此有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绝对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以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但其实并非如此,安全性不仅与中药本身的毒副作用有关,还与中药自身的质量、炮制方法、用量用法、配伍禁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如“马兜铃酸事件”、“含汞,砷中药安全性事件”、“中药材熏硫、重金属残留”、“何首乌事件”、“新加坡黄连素事件”等。引起大众对中药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也提醒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与“效”,调整观念,遵照医嘱服药;选用道地药材,避免药材自身质量问题;现代先进工艺加工、严格质控,确保质量;结合药物特性,适当选用中药及其制剂,确定适宜剂量及疗程;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1.1.2 技术
        目前一些常用的、成熟的传统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针灸、刮痧、拔罐、按摩等;另外还有一些现代发展的或流传于民间的其他医术, 如脑针、浮针、颊针、火针、腕踝针、腹针、刺络放血、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封闭等疗法。
        尽管这些技术本身相对安全,但对其规范性缺乏统一标准,适应症被临床随意扩大,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在开展各类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中医技术操作规范的宣传并且贯彻执行工作。[1]
1.1.3器械中医药疗法的多样性
        随着时代进步在现代科技推动下,产生了大量新器具,如脑针、火针、浮针、颊针、小针刀、穴位埋线等,这些器具的生产和适应范围缺乏强制性标准,制约了医疗器械的安全应用。另外,针刺医疗器械,如红外线针灸治疗仪、磁性针灸治疗仪、微波针灸仪、超声针灸仪和生物频谱治疗仪等诸多方面。
        但这些技术疗效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和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撑,更缺少安全性评估。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生产规范,使各种医疗技术的使用工具在现代制定的技术标准上生产,并制订出科学规范的医疗器械操作使用技术规范,以保证各种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1]
1.2 有效性
        中医药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再根据理法方药作用于不同脏腑经络,以达到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康复保健的目的。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人体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个位置有病,其根本不一定在这里,多数是两三个脏器或经络功能失衡的结果。辨证论治是根据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下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是经过几千年来无数前辈医家们的经验总结,对许多疑难杂病也有独到见解。如在几次重大的疫情救治工作中,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譬如1956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2020新冠肺炎,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优势。


        但是中医对病人状况的判断,在脏器功能上,因对五行生克关系无标准;在对风寒暑湿燥火之状态影响下的益害,无法正确度量,故而,诊断便没有了确定性,却往往出现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会出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局面。所以,中医药必须注重实实在在的疗效研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重新认识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形成和发展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新认识, 探索不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标准, 客观评价中医药的有效性, 以提高临床疗效。
1.3 效益性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普及中医药知识,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而中医药治病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实现医患双赢。
        但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
2.中医药发展策略
2.1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的规范化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涵丰富的诊疗技术,如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各种技术,必须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用于继承和发展中医临床常用、成熟的特色技术;还要提高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 如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有中医药理论指导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积极观察及总结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合人群及其更确切的治疗适应症,进一步提高该治疗方案的疗效,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特色的医疗服务。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的建立, 是提高中医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也是适应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不仅要做好规范的制定,也应做好标准规范的实施和应用。
2.2 优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坚持院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中医课程的设置,提高学习中医的兴趣,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教育,培养学生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二要努力推广师承教学模式,通过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中医功底和临床服务能力,提高中医理论、中医思维方法和临床应用能力。[2]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熟练使用外国语言、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聘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及影响力的专家、知名人士作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顾问,推动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专家智库。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锻炼,建设国际人才梯队,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际人才队伍。
2.3 中医药学术创新
        中医药学术创新是中医药继承发展的方向。一要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向数字中医药方向发展。[3]实现中医理论的量化、数字化、标准化,既保持了中医理论自身他特色体系,又促进了中医药的继续发展。
3. 结语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我们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诊疗规范化、评价客观化,这不仅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逐步走向国际化健康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莹莹,杨金生.中医药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02):6-7+23.
[2]童存存,赵明君,周端.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06):895-897.
[3]李峰,郭艳幸,何清湖.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与中医发展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5):1499-1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