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4期   作者:王军妮 郑莹娟(通讯作者)
[导读] 探究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中将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对患儿并发
        王军妮   郑莹娟(通讯作者)
        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中将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对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儿科静脉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人数为100例,对其展开分析处理,将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对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2.00%,组间数据差异大,表示为P<0.05,存在意义。结论:在儿科静脉置针患儿中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恢复,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大应用,其操作较为简单,可将患儿的穿刺痛苦进行降低,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问题,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行降低,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给予患儿留置针时,其很容易出现失败,或是留置时间较短,难以实现留置效果,需要临床给予有效干预[1]。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将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对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1.资料分析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展开相关工作,研究以对照实验形式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患者为此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儿童,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50例。实验组中,男患儿和女患儿人数分别为21例和29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在1-12岁,患儿所对应的平均年龄为(6.34±3.23)岁,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其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人数则分别为23人和27人,患儿的年龄范围在1岁-13岁,对应的年龄均值为(6.78±3.66)岁。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主要对患儿的穿刺情况进行观察,定期查看。
        实验组患儿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穿刺前护理,一旦其静脉留置针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便会导致穿刺感染问题的发生,甚至导致患儿损伤,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保证操作准确性,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并采取无菌操作,并对操作环境进行清洁,保证干净性,并将聚维酮碘棉签进行应用,采用涂抹的方式进行消毒,涂抹范围在8厘米以上,避免消毒触碰穿刺位置,导致二次感染问题的发生。同时,在穿刺过程中,需要对穿刺位置进行合理选择,保证穿刺成功率,在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如果患儿年龄过小,可以选择头皮或是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同时,给予患儿穿刺后护理,在将留置针针柄放下后,需要将其放置在无菌棉球上,实现对针柄的支撑,避免对皮肤造成压力损伤。在固定时,需要采用透明胶带实施,透明胶带的使用,需要保证干净清洁性,避免过于紧绷,从患儿的特点出发,患儿大多爱动,配合依从性较差,需要与护理人员使用绷带在留置针附近进行缠绕固定。使用完成后,需要对穿刺位置进行冲洗,在冲洗过程中,需要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应用,并使用封管液脉冲封管,在封管液出现降低情况时,在一半左右的位置,将针拔出,保证拔针的缓慢性,避免药液进入到封管中,对留置针导管的通畅性进行保证,并密切观察患儿情况,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肿胀和渗血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给予患儿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x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渗漏,静脉炎,管路堵塞和体液外渗,实验组患儿的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患儿的发生率为32.00%,组间数据差异大,表示为P<0.05,存在意义。

3.结论
        在儿科展开治疗工作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的静脉穿刺,其对患儿的健康影响较大,对其反复穿刺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患儿年龄较小,配合依从性相对较差,而且患儿受到年龄较小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在出现恐惧,害怕心理时,会提高穿刺疼痛率,为穿刺工作带来了难度[2]。在此基础上,将静脉留置针方法进行应用是尤为重要的。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使用较为便捷,在血管中表现为漂浮状态,在此过程中,其所对应的配套导管较为柔软,具有较强的弹性,并不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可将反复穿刺发生率降低,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减少渗血情况,提高患儿穿刺舒适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3]。但是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配合有效护理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对患儿穿刺过程中严格观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患儿一定的心理护理,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家属的重视程度,保证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效性[4]。
        综上所述,在儿科静脉留置针患儿中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可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进患儿恢复,对患儿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巧.探究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使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88.
[2]潘琼定.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9):229-230.
[3]王晶晶.针对性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57):347,349.
[4]杨增利.护理干预对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