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部刺血引流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4期   作者:杨亚辉
[导读] 本次医学研究以痤疮为研究疾病,应用皮部刺血引流法进行治
        杨亚辉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 铜梁 402560
        摘要:目的:本次医学研究以痤疮为研究疾病,应用皮部刺血引流法进行治疗,观察后续疗效结果。方法:研究总计选取了97例痤疮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我院将这些患者各自分为49例Z组与48例X组,对Z组患者以单纯针刺法进行治疗,对X组患者则以皮部刺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观察期结束后的疗效结果与痤疮皮损积分统计结果。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可以显然看到,Z组疗效率为73.47%(36/49),X组疗效率为95.83%(46/48),在统计疗效率中可以看到组间数据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371),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而在痤疮皮损积分统计对比中,Z组与X组在治疗前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并无明显差异性,此时P值大小为(P=0.4122),而在治疗后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性,组间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418),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在治疗痤疮疾病中,以皮部刺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为优异的治疗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关键词:痤疮疾病;皮部刺血引流法;痤疮皮损积分;治疗结果
        引言:
        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或“肺风粉刺”,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主要见于青少年,常发生于面部及胸背肩部等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损可以表现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1]。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由于肺主皮毛,外受风邪,循经入里,郁久化热,移热于胃肠,或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致脾胃运化失司,而生热积湿,聚湿生痰,病程日久,痰凝瘀阻,郁而熏蒸皮肤不得宣泄而发。而从西方医学理论研究来看,痤疮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患者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毛囊漏斗部角化异常、丙酸杆菌数量增加有着一定的关系。该疾病具有一定损容性,尤其对于青年群体来讲,痤疮的产生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影响[2]。对此,本文基于皮部刺血引流法,对痤疮患者开展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结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本次研究从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这段时间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中选取了97例参与本次医学研究,我院将这些痤疮患者随机分为49例Z组与48例X组,并统计两组痤疮患者常规资料,将其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纳入标准:在中国医学诊断中满足痤疮诊断标准;在接受研究前未开展其他治疗方法;患者对本次医学研究的相关注意事项、治疗风险有着一定的了解;
        排除标准:未满足痤疮诊断标准者;属于药物所致、化学过敏等因素所致痤疮;合并造血系统异常;合并肝肾器官功能不全;
        经本文统计研究得知,Z组与X组在常规资料对比中并无明显差异,满足研究整体要求。
        1.2研究方法
        对Z组患者以单纯针刺法进行治疗,对X组患者则以皮部刺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观察期结束后的疗效结果与痤疮皮损积分统计结果。具体方法如下:
        1.2.1单纯针刺法
        选取患者大椎穴、曲池穴、阳白穴、合谷穴、内庭穴、四白穴等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并取毫针进行穿刺,以针灸泻法进行操作,留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日穿刺并留针一次即可,连续治疗十天后观察具体疗效结果。注意,如患者存在肺经风热证,可增加尺泽穴、少商穴进行穿刺留针处理;如患者存在冲任不调证,可增加三阴交穴、血海穴进行穿刺留针处理;如患者存在肠胃湿热证,可增加阴陵泉穴、足三里穴进行穿刺留针处理。
        1.2.2皮部刺血引流法
        患者以坐位接受治疗,对患者痤疮部位进行常规酒精消毒,先固定好患侧部位,以一次性无菌采血针对痤疮皮疹顶部进行穿刺,在连续穿刺数下之后,利用医用橡胶管按压患者痤疮部位,促进排出淤血、脓液以及脂栓等成分,待排至流出红色血液之后停止按压,对刺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每天操作一次,持续十天后观察后续结果[3]。
        1.3观察指标
        先对两组患者疗效率进行统计,疗效指标分为甲等、乙等以及丙等疗效,结合中国医学相关诊断标注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皮损炎症状况、皮疹数量、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如患者皮损明显消退,且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可评估为甲等疗效指标;如患者皮损消退,自觉症状得到减轻,可评估为乙等疗效指标;如未见患者皮损消退,且自觉症状未得到改善,可评估为丙等疗效指标。统计疗效率中以甲等疗效指标例数与乙等疗效指标例数相加进行计算。最后统计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皮损积分越高代表皮损状况愈不乐观。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与分析,根据P值大小分析统计学意义是否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
        2.结果
        2.1疗效结果对比状况
       
        从表2统计结果来看,Z组疗效率为73.47%(36/49),X组疗效率为95.83%(46/48),在统计疗效率中可以看到组间数据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371),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
        2.2痤疮皮损积分对比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到,Z组与X组在治疗前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并无明显差异性,此时P值大小为(P=0.4122),而在治疗后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性,组间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418),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3.结论与讨论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年,痤疮发病初期以粉刺、丘疹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症状很容易在后期演变成脓疱、囊肿、瘢痕甚至硬结等表现。痤疮虽不危及生命,但重度痤疮具有损容性,对于心理还不成熟的青春期男女来说,重度痤疮可能造成其性格内向、自卑,甚至引起抑郁、焦虑、狂躁等情况,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要么药物副作用大,要么治疗费用昂贵,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故中医在痤疮的治疗中体现出了独特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刺血皮部引流法相较于常规针刺法具有更高的治疗应用价值,据文献资料证实,刺血的目的是为了排出患者痤疮内的痰湿、淤浊物,能够促进患者局部新陈代谢,化瘀生新[4]。对此,结合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皮部刺血引流法治疗痤疮,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65-1169.
        
[2]王玮江, 雒其萍. 穴位刺血疗法治疗痤疮 90 例疗效观察[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044-00044.
[3]宋欣伟. 刺血疗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1(16):2008-2008.
[4]杜玉茱,贾春生,王建岭,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痤疮规律与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5,40(3):251-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