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及献血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4期   作者:陈梅
[导读] 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风险性及改善心
        陈梅
        江苏省盐城市中心血站滨海采血点        江苏 盐城224500
        摘要:目的 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风险性及改善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无偿献血者共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均占30例献血者,依次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及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2.16±0.15)分、(35.47±0.24)分,对照组分别为(45.32±0.17)分、(48.69±0.31)分,数据差异大,(P<0.05)。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66%,对照组26.66%,观察组较低,数据差异大,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干预、采血环境干预等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对改善心理状况也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无偿献血;综合护理;护理风险;心理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觉悟也有了新的高度,近年来,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来血站进行献血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样以来对采血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受采血环境、献血者心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采血工作受到严重的妨碍[1]。实验选取60例无偿献血者,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实验数据,进一步剖析对采血者有益的一种干预模式,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选取60例无偿献血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献血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6例、14例,年龄最小18周岁,最大53岁,平均(31.04±4.15)岁,观察组30例献血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年龄最小19岁,最大51岁,平均(31.18±4.19)岁,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7例、13例,所有无偿献血者均自愿献血,其基本资料可比,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献血前,护理人员为其讲解献血的意义及献血后应注意的事项等.此外,告知献血者采血结束后不能急起,要就近稍作休息,回家后要保持针眼处清洁,避免感染。提醒献血者采血结束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或牛奶,增加身体的能量。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大部分献血者为首次献血,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比如精神紧张、不安、恐惧等,所以,护理人员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安抚好献血者的情绪,同时为其讲解积极配合对一次采血成功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还要解决好采血者的心理问题,为其增强献血的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积极的心态配合采血;采血前的护理,告知献血者不能空腹,要吃适量的馒头、稀饭或面包等,还可以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出现低血压等异常现象[2]。采血环境方面,当前,有部分无偿献血是在采血车上进行,所以,护理人员务必要调节好车内或室内的温度及湿度,为献血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或车内空气流通,环境无污染,还可以为献血者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其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保持心情舒畅。采血期间的护理,护理人员要按照“精准快”的要求进行,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加剧献血者的心理负担。与此同时,在采血过程中,适当与献血者进行语言沟通,一方面可转移其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减轻穿刺带来的疼痛感,提高献血效率。采血后的护理,提醒献血者就近休息数分钟,不能急起,保持针眼清洁干燥,如果发现穿刺部位有出血或瘀斑现象,要及时询问护理人员,及时补充牛奶或其他能量,避免低血糖[3]。如果发现针眼周围有青紫现象,献血24小时后可用热毛巾敷数分钟。献血当天,对于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如高温作业者、高空作业者和体育活动者,应休息一天,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活动量。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其中焦虑评分(SAS)评分,临床分界值为50分,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和轻度焦虑分值分别为:69分以上、60~69分和50~59分。抑郁评分(SDS)评分,临床分界值为53分,重度抑郁、中度抑郁和轻度抑郁,分值分别为:73分以上,63~72分和53~62分。
献血风险事件:血糖异常、血压异常、心率异常、乏力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2.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示用%,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心理状况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低,数据差异大,(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分)

3讨论
        医学界总结发现,献血期间,献血者的情绪对献血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如负性情绪的产生会增加疼痛感,从而造成穿刺周围小血管扩张。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诸多疾病应用的一种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应用于无偿献血者的采血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4]。其中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献血者负性情绪,安抚其情绪,使其在整个采血过程中积极的心态配合工作人员,还可以减轻疼痛感。采血环境可帮助采血者调节情绪,还能够避免感染,提高采血质量;采血前、采血结束后的护理,能够增加献血者的舒适度,避免采血引发其他不适反应。采血期间的护理,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预防并降低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结合研究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SAS评分(32.16±0.15)分、SDS评分(35.47±0.24)分均较低,数据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66%,较对照组的26.66%明显低,(P<0.05)。可见,对无偿献血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调节献血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降低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保证献血质量[5]。
综上,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干预、采血环境干预等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献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对改善心理状况也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淑清.采血护士对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作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4):64-65.
[2]黄玉婷.探讨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穿刺点按压情况的护理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2):123.
[3]田世媛.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184.
[4]苏玮,黎美娜,梁雪开,等.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69-170.
[5]石晓洪,邱香.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人群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3):396-3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