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护理管理对急淋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4期   作者:盛海虹
[导读] 观察分析分类护理管理能够对急淋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两项
        盛海虹  
        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上海 20008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类护理管理能够对急淋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两项情绪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何种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模式,将80例急淋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分类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护理前后,采用SDS抑郁和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在患者出院前,根据生理、心理、社会、认知四项内容的评分情况,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出院前,观察组四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分类护理管理科有效降低急淋白血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分类护理管理;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0.引言
        本研究旨在分析分类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淋白血病患者时,是否能够平复其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是否能够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整理临床研究资料,面向社会公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血液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已经表现出贫血、出血、发热、骨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经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等检测,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2)本人及家属具备正确的医疗观念,自愿全程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晰程度不足的患者;(2)对白血病的治疗及护理缺乏基本认知,无法有效配合的患者。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40例,男女比19∶21,年龄区间24~52岁,平均(38.64±0.34)岁;
        (2)对照组:40例,男女比20∶20,年龄区间25~51岁,平均(38.53±0.42)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并未在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中发现明显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包含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类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具体内容为:
        (1)自理能力分类:按照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依赖他人三项标准,将想同类型的患者安排进同一或相邻的病房,目的在于:①使患者之间感同身受,在充分的沟通和互相帮助下,共同建立对抗病魔的信心。②减少心理压力,避免患者产生“孤独”的消极心绪。
        (2)心理护理分类:在了解患者病情、患病前生活习惯之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对应的心理护理方案。①独立性较强的患者。帮助该类患者提高对各类药物、检查、治疗的认知水平,在其未提出要求且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无需提供额外帮助,使该类患者感到“患病前后并未出现明显不同”。②依赖性较强的患者。围绕疾病治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患者做好一切规划,使其感受到“别人为我做了很多,我需要坚强”,从而提高治疗积极性。
1.3观察指标界定
        (1)分别在护理前后,向两组患者发放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分。两表满分均为42分,得分越低表明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低。
        (2)采用打分制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前的生活质量,共分为生理、心理、社会、认知四项内容,各项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x±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及SAS评分分别为(21.36±0.4)分和(22.63±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64±0.87)分和(29.67±0.83)分,P值均<0.05,差异明显。

2.2两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认知四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8.57±0.16)分、(9.12±0.08)分、(8.36±0.25)分、(9.34±0.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4±0.36)分、(8.05±0.13)分、(7.13±0.36)分、(7.64±0.14)分,P值均<0.05,差异显著。
3.综合讨论
        在大众的认知中,白血病是一种疑难杂症,意味着高死亡率,一旦确诊,患者本人及家属将会面临巨大的治疗资金投入及精神压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发病时,患者骨髓中的异常原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将会迅速增值,并对骨髓的正常造血过程进行抑制[2]。此外,异常细胞还会广泛侵入患者的肝、脾、淋巴结等脏器和组织系统,导致患者贫血、出血、易感染。针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结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进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分类护理管理,可有效帮助患者重新形成积极的态度,大幅度降低焦虑及抑郁两种不良心绪。出院前的测试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分类护理管理具备一定的价值,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娟.分类护理管理对急淋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06):81-83.
[2]陈恺,何媛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淋变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预后[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8):1115-1117.

作者一姓名:盛海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2;籍贯:浙江(具体到市)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级;研究方向:血液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