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宝燕
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 山东 烟台 264100
摘要: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人们对物质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过中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这对中老年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心内科患者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年老、体弱、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承受能力差,因此很容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结合医院开展的多次研讨会,对心内科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了探索,并在护理工作中加以运用,使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安全得到大大提高。现结合我个人护理经验,谈谈我在心内科护理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
1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心内科患者多属年老多病、行动不便、心肺功能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冷热感觉不灵敏症状,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易发生跌倒、坠床、冻伤、烫伤、自伤、自杀等意外。这属于患者个人生理、心理上的主观因素。另外还存在着一些客观的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
2心内科护理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要做好心内科护理工作,要从患者到医院入院开始就做好相应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从刚入院到出院都要格外重视的过程。要做好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做好患者入院的评估,根据病情“区别对待”:区别对待不是指心内科护士因为患者的熟悉程度而区别对待,而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除此之外相对较重的尽量安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以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和抢救。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使用床头卡,危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的标示制度。
2.2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以下重点环节的管理。
2.2.1 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包括门窗、厕所、用水房、病室床单元设施等,这些是病员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专人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中午、夜间、患者起床、就餐等时段,这些时间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或比较繁忙,对病员的关注相对较少,易发生意外,所以在这些特殊时段要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中午派2-3名护理人员上班,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节假日必需排够上班人员以加强防范工作,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2.2.2 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心内科患者年老多病,机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院内感染,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手卫生工作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不出现因感染而发生的并发症。
2.3 做好患者心理康复指导工作,引导患者健康向上: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2.4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建立由护士长、科室安全管理员、护理组长由上至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日进行晨间提示,对重点环节、重点护理人员、重点时间、重点病员进行安全提示及检查,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经常性召开护士安全工作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实现前瞻性和全動态管理,让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护理中出现严重差错事故必须马上上报护士长,护士长必须在2小时内将护理事故上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也是护士护理工作的一项必备技能。除按照有关护理要求做好相关护理培训外,还要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能较好的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满足病员的需求,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还要加大对护生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工作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新进的护生到科时必须进行入科培训,详细交代专科的特殊要求,比如一些特殊药物,特殊操作,特殊疾病等,同时必须进行一些法律法规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对他们的护理工作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生重大差错事故即给予严厉处罚。
2.5 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做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其重要,医院要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安全管理的气氛,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护理安全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所以要着力改变护理工作只是护理人员个人的事情的错误认识,加强对护理工作协作意识的宣传,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参与安全护理,充分体现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医院、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协作做好患者医护工作的良好局面,确保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通常都比较严重,进行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存在较多的风向,因此需要在护理当中加强风险管理,对现有的医疗风险你先评估、识别,对医疗事故的发生进行降低,避免对患者以及医院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可以通过应用风险管理来提升患者的风险意识以及护理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分析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如下。
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老年病人自身、护理人员这三方面的因素。环境因素体现在病房内夜灯设施不足、走廊有障碍物、地面积水等,都会引起患者跌倒、坠床等情况。老年患者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老年病人自身身体机能以及生理功能比较差,在医院住院时适应能力也不够,反应慢,在出现意外事件时护理人员也来不及进行预防。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方面技术能力不够,心血管内科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会应用到心电图、除颤仪等,还需要其技术熟练、专业,当护理人员缺乏经验时则容易出现护理工作上意外状况,出现用药不当或者是操作不当等情况。
护理风险管理。①进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并成立护理小组。结合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患者入院、抢救、手术、护理等方面都需要结合风险管理进行,成立护理小组时组长为护士长,进行每月工作计划的整理以及相关的护理安全,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实施绩效考评。②药物管理的规范性。护理人员结合老年患者的特征,指导进行安全用用药,保证用药的正确性以及安全性,一些需要服用镇静类药物的患者,务必让其清醒后才能下床活动;一些服用降压、降血糖药物的患者,进行体位调整时需要缓慢进行,避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同时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时需要采取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③做好护理记录。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意识的培训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规范记录其内容,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全程监控,可以提升患者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可以使得护理流程更具有规范性。
本研究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水平进行提升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做好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兰.老年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78—279.
[2]董淑影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