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通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700
众所周知,维生素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物质,其可通过各种食物进行补充,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状态与身体机能。一旦发生维生素缺乏,身体就会出现相关的代谢反应异常,随后表现出具体的维生素缺乏症状。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问题的逐渐增多,人们自行购药、服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出现了一些药物滥用、错用现象,对自身健康水平造成了显著威胁。目前值得我们警惕的一大现象就是,部分药物可能引起我们体内的维生素悄悄流失。虽然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储备有一定量维生素,如果这种引起维生素流失的药物只是短时间内小剂量服用亦不会造成明显问题,但如果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那对我们身体维生素的流失作用会极为明显,不但可造成营养缺乏,还不利于原发病恢复。
造成机体维生素流失的主要一类药物为抗生素,首先我们以此为例进行说明。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抗生素在应用中存在一个周期性问题,如果经过一个周期治疗机体有一定好转后马上停药,并无法使疾病治愈,甚至可因没有彻底消灭细菌而造成疾病反弹、复发,产生耐药菌。大部分抗生素治疗并不会仅仅是短时间小剂量应用,而在这种药物服用的过程中,长期存在于肠道的某些微生物群体就会受到明显影响,而这些微生物平时可协助机体吸收维生素,如果其长时间受抗生素影响,存活率可持续下降,此时势必会引起机体维生素吸收受阻,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状。
那么具体会有哪些药物可造成身体哪些维生素流失呢?
①降压药:此类药物被指出可造成机体维生素B6流失,尤其具有代表性的为肼屈嗪、双肼屈嗪,这类药物可结合维生素B6,随后产生一类复合物,并将其传送至血液,使维生素代谢速率显著上升,最终随尿液排出。若长时间服用此类药物,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维生素B6缺乏症状,具体表现为恶心、焦虑,部分患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除此之外,降压药中存在一部分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其可加剧钠、钙等人体重要微量元素的流失。丢失的维生素B6需进行及时补充,由于其来源较多,患者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鱼、肉、蛋、谷物、豆制品及花生来补充。
②异烟肼:该药物易结合吡哆醛形成异烟腙,随后经尿液排出,而吡哆醛作为维生素B6一大主要形式,可因此造成患者缺乏维生素B6,同时服用该药亦可造成中枢抑制递质氨基丁酸的生成,从而可进一步导致患者面临周围神经炎发生风险,引发中枢兴奋症状,此类情况尤其在药物用量大、服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的慢代谢型患者中最为常见。
除此之外,异烟肼因其与维生素B构造组成相似,两者可发生一定拮抗作用,故长期服用异烟肼亦可引起维生素B缺乏。
③广谱抗生素:正如前文所言,部分患者因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肠道菌群生长受限,破坏局部微环境,导致部分经肠道微生物代谢吸收的维生素出现短缺,主要受影响的是维生素K、叶酸等。
④秋水仙碱:患者服用此药时经数天治疗可引起回肠功能状态的异常改变,从而对机体该部位的维生素B12代谢吸收作用造成负面影响,使此类维生素缺乏。
⑤口服避孕药: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口服避孕药作为雌二醇衍生药物,其可对人体血清中起维生素B12结合、运转作用的蛋白质造成抑制,减少其合成、释放,进而对机体维生素B12产生造成影响,使其水平下降。
⑥考来烯胺:此类药物作为一类阴离子交换树脂,其内含4个氨基,可于肠道结合胆酸,发挥降低胆固醇作用,多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所引发的瘙痒,但其亦可通过结合内因子对维生素B12代谢产生干扰作用,引起此类维生素水平下降。
⑤对氨基水杨酸:该药可对肠道造成影响,使食物消化吸收难以正常进行,引发脂肪性腹泻,并可造成蛋白丢失,使维生素B12来源受阻,水平下降。
⑥二甲双胍:相关研究表明,此药可对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竞争性抑制,亦可对介导该维生素酶活性造成抑制,均可抑制机体吸收维生素B12。
而另一种说法指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造成胃肠道功能异常,患者因此加大抑酸剂摄入,可对内因子分泌造成明显负面影响,使维生素B12难以结合内因子,并降低吸收,进而表现出此类维生素水平异常。
⑦香豆素类药物:此类药物可对维生素K产生拮抗作用,抑制其在肝脏的转化过程,使维K难以得到反复利用;其亦可对凝血因子羧化产生影响,使凝血过程受阻。
⑧维生素A:若人体过量吸收维生素A,可通过抑制肠内合成对维生素K2水平造成影响,因维K1、维K2均具有脂溶性,维A等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均可对其吸收作用造成影响。
⑨保泰松:长时间应用该药可对胃肠壁造成一定刺激,易引发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等异常状态,严重者可发生该部位的出血、糜烂、溃疡,从而对维C在体内的吸收产生一定障碍。
⑩阿司匹林:此类药物服用后可导致维C经尿排泄速率加快,引起维C缺乏。
综上所述,大家需对药源性疾病加大警惕,在服用上述药物时注意需密切关注维生素是否缺乏,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补充对应流失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