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国
哈尔滨五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 要: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混凝土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做好混凝土裂缝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文中分析了混凝土裂缝成因,并进一步阐述了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随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房屋建筑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当前房屋建筑质量投诉中,混凝土裂缝引发的病害占据较大比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如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养护不科学等都能够引发裂缝。因此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施工中混凝土组成材料相对复杂,混合过程中会有孔隙产生,这种微裂缝属于无害裂缝。但在大的承重和温差作用下,微裂缝会扩展到影响结构性能的大裂缝。同时温度变化、养护环境、不均匀沉降等也是引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以温差裂缝和干缩裂缝为主。
1.1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在外界温度作用下会出现快速下降的问题,引发收缩,一旦表面收缩力超过混凝土内部约束力,必然会产生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引发的裂缝十分常见,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现象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内外会出现较大的温差,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当抗拉强度达到极限,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裂缝。
1.2干缩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受干缩现象影响也会发生裂缝,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混凝土完成养护后。水泥浆中水分蒸发会产生不可逆收缩,混凝土内部在水分蒸发后会出现变形,由此而引发干缩裂缝。同时在外部因素影响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也会加剧这种变形,但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湿度变化不大,因此变形对内部影响不大,但混凝土表面干缩变化则较大,并在拉力作用下出现裂缝。特别是当湿度越低的情况下,水泥浆体干缩现象也会加剧,引发干缩裂缝。当出现干缩裂缝后,分布多为平行或是网状,并集中在大体积混凝土平面部位,严重影响混凝土抗渗性及承载力。
2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科学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时的和易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般宜选择稍粗一点的中砂,尽量少用硅灰和高细度矿渣材料。通过控制原材料砂、石质量,根据施工工艺和现场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添加剂,达到改善混凝土流动变化性能、凝结时间和耐久性等问题。另外,还要控制水泥使用量,这不仅能够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而且对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2.2重视结构变形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结构的整体受力情况,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楼板、梁、柱等部位受力集中,施工中要考虑到混凝土受力大的问题,一般为了控制裂缝的发生会适当增加构造配筋的密度,确保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同时还要保证保护层厚度合理,这样结构受力能够实现均衡分配,对于裂缝长度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房屋建筑结构中梁、板部位应力相对集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要与具体施工工艺和设计相结合,采取分片、分块和分层浇筑的方法,均匀进行振捣,整个浇筑作业也需要保证工艺的连续性。另外,还需要合理设置施工缝,当房屋结构长度超出规定要求时,需要设置后浇带,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模板和支架的刚度,合理确定拆模时间。
2.3合理控制温湿度
对于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宜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来控制好温湿度。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当地气象资料进行收集,选择适宜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夏季高温环境下作业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施工物料的温度,选择泵送混凝土时宜将缓凝剂和保塑剂适量进行添加,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也可以喷专用养护剂。在浇筑作业开展过程中,宜提前将模板浇湿,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则需要利用水管或是冰块等降温措施,将混凝土内外结构温差控制在要求规范内。
2.4注重混凝土后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先对其表面进行收光处理,对于要求较高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多次收光处理。根据不同环境选择适宜的养护材料覆盖混凝土,并根据现场情况来合理控制洒水间隔。养护时间要根据不同季节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夏季温度较高,浇筑完成后24h就要进行养护作业,高温和干燥气候环境下还需要及时进行喷水养护。冬季在浇筑完成后48h后也要进行养护,合理的养护时间能够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问题。
3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出现裂缝会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带来较大的影响,易造成钢筋锈蚀和加速混凝土碳化,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因此针对裂缝的成因,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将裂缝对建筑物带来的损伤降至最低。对于已出现的裂缝,主要采取的处理措施有表面修补法、灌浆和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等。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补方法,一般在用于对结构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将水泥浆和环氧胶泥涂抹在裂缝表面,也可以将油漆和沥青等防腐材料涂刷在混凝土表面。另外,也可以利用玻璃纤维布粘贴在裂缝表面,避免混凝土结构继续开裂。对于具有防渗要求且会影响到结构整体性的混凝土裂缝,在修补时宜借助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到混凝土裂缝中,待胶结材料硬化后使其与混凝土结合为一个整体,达到封堵加固的目的。目前可以采用的胶结材料种类较多,如水泥浆、环氧树脂等。对于会对混凝土结构性能造成影响的裂缝,宜采取结构加固法进行处理。一般会应用到加大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的方法进行加固,将型钢外包在构件角部。具体处理时,可以采用粘贴钢板、增设支点、预应力法及喷射混凝土补强等加固方法。
4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不仅会对建筑物外观带来影响,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物的抗渗性能和承载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宜严格按照具体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合理选择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大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于已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则要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宜的加固处理措施,进一步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周业鑫.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09).
[2]曹鹏.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决策探索,2019(05).
[3]许靖杰.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