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嘉雯 潘丽发
广西正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国的气候条件原因,在夏季,部分地区会因为降水导致洪灾等现象出现,不仅对当地的农作物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对于沿岸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也有着潜在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将我国的相关水利设施进行建立完善,将河流的利用率进行提高,通过这些方式使我国的民生水利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该项工作对所在沿岸区域的人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其河道的防洪排涝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对此,河流所在的当地部门就需要将河流的治理工作增加重视,促进河流沿岸的乡镇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其具体的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就需要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高河流治理的工作效率、水平。
关键词: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引 言:在现阶段,国家也意识到在夏季暴雨期或者梅雨季节时,因降水使河道较多的区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一些重点区域进行了治理。但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中小型河流的治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高度重视。因此,在对这类型的河流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效果不大且工程的质量较差,也无法对当地的洪涝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周边人群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农作物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主要是由于在遭遇局部暴雨时,暴雨强度非常大,就会导致地表径流量突增,使洪水呈现突发性、频率高、预报困难的特点,对一些自然灾害无法有效的预测,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这需要河流所在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统一部署,对河流进行展开综合性的治理,使该河流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确保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1 当前治理现状
1.1 缺乏相应治理规范,准备工作存在不足
在对河流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在其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在进行对该项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其合理性比较缺乏,没有对所在地区的河流进行有效的考察和调研分析,导致其制定的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清晰、不明确。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因此,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也在持续发展,这就让我国的粮食生产效率以及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就意味着对河流的防洪抗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倘若在其治理的过程中仍然按照早期的规划进行治理河道,将会对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也无法满足当前的粮食生产需要。
1.2 防洪基础设施缺乏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部分区域会存在地势比较险峻的情况。因此,就会呈现源短流急的情况,其河流中的水流也会呈现暴落暴涨的现象,存在严重不稳定性,若河道发生了暴涨现象,对沿岸的建筑物以及农田都会产生严重威胁。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偏远城市以及乡镇都没有比较完善的防洪体系,对应的防洪设施存在落后性,甚至一些地区还存在无防洪体系的现象,这将会导致在洪灾发生之后,缺乏一定的应对措施,将洪灾情况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还会面临水土流失的情况,河道中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部分的建、材料企业不恰当的采砂行为等影响,这些因素的干扰,都会对河床产生影响,从而使河流的蓄洪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增加治理难度。
1.3 群众缺乏生态意识
在对河流治理的过程中,不乏一些偏远区域,这些区域教育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当地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其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之中,就会将一些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之中,使当地的河流水质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这些污染物也会造成河道的淤积,对河流中的水生生物以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生态意识的缺乏也使得当地不具备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无法对这些不良的现象加以劝导与阻止,加重水体的污染与环境的破坏,阻碍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1.4 责任划分不明确
在对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有多个部门进行合作,才能使该项工程可以顺利完工。而在对相关的工作职责与范围进行划分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且分工不明确,导致在其具体的治理过程中产生了重叠与工序冲突的问题。在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追责时效较长。同时,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拖延工程进度,对施工的质量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 解决对策
2.1 强化护岸管理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其重点工作在于生态护岸的管理,该项工作的治理效果以及管理质量,对河道的生态价值发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务必要对河流的相关信息做有效的调查,比如河道的污染情况,用水情况以及当地天气等。结合这些因素,制定比较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对河流进行有效的规划,从而实现统一化的管理,加强对河道的疏通工作,确保水流的畅通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河道的生态价值以及观赏价值。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测量放样等工作,确定护底与护岸的具体位置,在治理过程中使用一些具有渗透性的材料,比如块石堆体以及鹅卵石等。
在河道两岸,还可以种植一些绿化植物,将美观性以及绿化面积进行扩大,利用有效的植物搭配,使整体河道构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人工湿地系统,改善对应河流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一些水质存在污染的河道,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比如,水葫芦或荷花,将水质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改善水质,净化河水。而一些污染较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合理使用有机微生物,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有效的降解。其缺点,在于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参与建设的企业将会比较多,相关的管理部分就需要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参建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作业,稳步推进项目。比如,广西南宁的邕江,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河道的治理,且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实施规划建设,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绿化植物和山体,亲水区域还种植了果树和水生植物,方便鸟类栖息,努力保持邕江的生态系统。且选择的植物品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并将邕江全线植被进行梳理和分区,使邕江两岸呈现繁花似海、鸟语花香的亚热带景象。
2.2 强化河道的疏通管理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河道的疏浚技术,也是比较常用的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提高河流的蓄洪、抗洪能力的目的。在采取该技术之前,必须对河道的相关水系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根据河床的淤积情况以及流速,采取恰当的疏浚方式,解决当前河道泄洪、抗洪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在河道之中存在泥沙淤积的情况,则需要使用清理淤泥的船,在其清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河道中大面积的残桩以及混凝土块等杂物进行有效的清理,确保干净有效。同时,要尽量通过分片、分层的清理方式,提高清理的效果,可适当采取挖槽断面边坡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边坡挖掘的过程中,要对挖掘的高度、位置进行适当的控制,保障疏浚的质量、效果。比如,在柳州市的柳江县大桥河流域,属于中小型的流域,对该流域加强了河道的疏浚管理,其疏浚里程达到了2.136km,实现当地区域的良好灌溉,并有效解决了河道的泄洪问题。
2.3 对河道整体管理加强重视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水系非常多。因此在其具体的治理过程中,务必要加强对河道的保护和治理,对整体进行有效的把控。同时要根据对应河道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特性,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当地人民群众存在的环保意识不强,部门之间工作责任与范围的划分不清晰等问题,都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增强生态环保的宣传工作,使其落实到实地,让群众自发的参与河道的保护,全民参与。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与范围,做到专人专项,出现问题及时追责,确保该项工程可以科学、有序的开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河流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当地河流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有针对性的应对相关的问题。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治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才能确保整体治理的效果,从而保障沿岸人民群众的农业生产安全以及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群.砀山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设管理对策[J].江淮水利科技,2019(1):28~30.
[2] 张晓峰.锦州市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地下水,2019(3):222~223.
[3]李正伟. 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标准化,2018,(2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