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然 2王爽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勘察研究院 辽宁沈阳110169
摘要:在工程勘察工作中,应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工程勘察的特点和需要等,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运用合理的方法,全面地开展地基处理工作,确保地基处理工作达到工程总体要求。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前言
地质勘察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基处理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地质勘察的整体效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如不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将影响整个地质勘察的施工和处理效果。为此,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1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分析
(1)通过考虑土工勘察中地基处理问题,有利于满足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为提高土工勘察水平提供支撑;
(2)注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可为相应的工程质量状况改善提供支撑,逐步提高现代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3)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及时处理危及地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并提高其应用价值,有效地解决工程建设中地基方面的水文地质、岩土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土工勘察水平的提高和地基性能的优化。
2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地基处理问题
2.1天然地基均匀性带来的影响
(1)在基础处理的早期阶段,不能合理地解决沉降,变形和起伏的问题,并且在基础使用的后期阶段出现了严重的不规则现象。
(2)在基础处理过程中,由于未能与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进行充分的地质条件分析,基础承载层不符合要求,未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
(3)岩土工程测量基础的均匀性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工程的实际情况无法得到精心的计算和分析,获得的数据信息也不准确。工作各方面的有效性。
2.2地基稳定性问题分析
在勘探过程中,基底的不均匀稳定性直接影响勘探结果。通常使用地基承载力测试算法来分析地基的稳定性,并确保作为基础处理基础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目前,许多地质勘察人员无法根据地基处理要求判断地基的稳定性,在检查承载力时无法进行合理的处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关于基础的稳定性,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模型,并且缺乏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
2.3地基处理中的环境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在设计地基时未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未对复杂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没有足够准确。由于我们尚未进行合理的调查,因此地面处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4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相互脱节
当前,许多测量工作者无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建立准确的概念,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基本的处理设计经验。很难将岩土工程勘测链接和地基处理链接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每个链接都有中断。等等,不能保证研究资源的浪费,设计和建造的效率低下以及每个环节的效率无法保证。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3.1粉喷桩技术
将粉喷桩技术应用于地基处理实践,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优化,形成新的粉喷桩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采用梅花形或方形布设方式,通过对机械设备及工艺进行优化,可减少水泥使用量,或增加桩距,从而提高工程应用效果。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如下:
(1)定位。定位时,适当移动桩机,使钻头精确地对桩定位。
(2)下钻。以上工作完成后,内钻、外钻同时启动。钻具起动后,再起动压力装置,同时采用链节对内、外钻杆加压。工作按切割,挖掘,搅拌的程序进行。接着喷上灰浆搅拌。钻进地下50 cm,或达到灰分停止面,启动除尘装置,将钻机投入土中,进行喷灰作业,搅拌压灰。
达到设计深度后,停止喷灰作业,启动送风阀门,改变钻头方向及加压装置,用链条提起钻头,达到设计要求,即可完成单根喷粉桩的生产。
3.2 CFG桩地基处理法
沉管碎石桩的处理方法是技术形成条件的基础,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处理方法适合于软土地基。它的具体应用类似于沉管碎石桩,不同的是它的混合搅拌过程。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工作角度较大,因此综合了刚性和柔性混凝土柱的优点,强度较低。桩与桩之间的承载力可充分利用,并可向深部输送,满足了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就技术应用效果而言,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优于天然地基,且成本较低,工艺较好,适用于淤泥、砂土等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3.3振动压实处理法
对土工勘察中地基处理问题,一般采用振动压实处理方法。对于大面积的填土地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可以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特别是松散填土。施工中,采用振动压实地基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填土地基密度小、渗透性好等特点,使土体更紧密、填土强度更大、沉降变形更小等优点,取得较好效果。实践证明,振动压实法,如公路工程地基处理等,其应用范围较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3.4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主要针对软弱土,一般包括下列土层:含泥沙质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当地基处理时,一般先把表面软土挖去,用较强的砂土等换填,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满足经济技术合理性。该法的主要内容是确定需要更换的地层范围,以免垫层受不均匀压力而挤出土体,同时减轻应力扩散程度。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引起周围地层应力状态的变化,从而引起土的扰动,因此需要进行现场监测和检查。
3.5排水措施
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中采用排水措施,通过建造排水等构造措施来减少孔隙水,以加速软土的固结。此外,为保证土体能充分排水固结,常需选择适当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普通砂井:渗透性强,排水困难,但需长时间施工,费用较高;
(2)袋装砂井:渗透性大,与所装砂料相关联,不易深入厚土层,但更经济;
(3)塑料排水带:排水性能较好,可大规模生产使用,施工方便。
3.6采用合理支护
在基础所在地层的力学性能较差、人工改造难度较大或造价较高的情况下,可对其施加支撑以保证其承载能力。一般情况下,支护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其强度高,弹性模量大,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限制变形过大。与此同时,钢混构件具有成本低、抗环境变化能力强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耐久性。
3.7天然地基均匀性的合理分析
地质勘探人员必须准确合理地分析天然地基均匀性制定完整的计划。全面提高整体分析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并充分利用地基处理方法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岩土勘测项目中,测量工作者对自然地基进行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制定了科学计划来提高整体水平。同时,相关的勘察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弄清施工细节,并根据场地的地形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地基处理效果和相关的处理办法。
3.8规避地理环境问题
在岩土地基处理中,应合理防范地理环境对地基的影响,并且在基础处理之前,勘察人员应充分调查气候特征,地质数据和岩土数据,然后完成基本处理计划。同时,有必要结合具体的岩土工程基本处理要求和标准,建立科学的管理控制模式,充分发挥岩土基础处理方法的积极作用,同时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工作目标。
结语
总之,由于我国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对地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地基土体能够承受复杂而多样的荷载类型和更高的应力,而且要求不出现过大的变形和沉降。即使是天然的良性地基,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因此,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尤其是与岩土工程有关的问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处理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传遒.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8(05):121.
[2]倪昌进,郭鹏飞,李万鹏.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研究[J].居舍,2018(12):5.
[3]何小红.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7,8(2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