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期   作者:夏光
[导读] 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夏光
        山东弘烨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1200

        摘要: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要加强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保障建筑基础施工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基处理;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引言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勘察企业需要严格根据勘察要求,保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高效、规范进行,发挥其在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的指导作用,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发挥整个工程的综合效益。
1、地基处理以及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概述
        从建筑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地基主要为承载上层负荷的土层或者岩石,建筑物通过地基处理能够保证建筑自身牢固性,在地基处理中,应保证其处于稳定状态,不易受到人为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防止地基出现滑动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建筑场地中的环境特征、岩石特征、地质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并查明其详细情况,最后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建筑场地当中的具体地质条件运用定量方式进行分析及评价,勘察工作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设计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的常见问题
        2.1勘察技术落后
        系统的勘察工作需要应用先进的勘察技术,才能够保证勘察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但目前,勘察规范缺乏统一性,使用的勘察技术不能够合理布置岩土勘察工作。测试得到的数据存在不完整的情况,总体来看勘察技术较为落后。一方面,岩土勘察专业发展不被看好,缺乏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针对勘察技术的研究投入较少,相关单位对其关注度不高,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缓慢、技术落后,不足以满足勘察需求。
        2.2制度不完善
        现有的工程地质勘察制度不全面、不完整,直接影响勘察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能有效地执行勘察质量程序体系,导致勘察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监管及过程控制措施,忽视了勘察目标的重要性。另外,勘察监管及监测系统过于注重勘察后的建筑物质量管理,强调建筑物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建立勘察过程中的市场监督机制,市场恶性竞争形势必须通过人为的监督机制来控制,制止竞争的恶劣行为迫在眉睫。不仅如此,在行业整体素质方面也存在监管漏洞,例如调查人员的资格审查、监管以及监测调查程序的安全性、评估调查组的调查结果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局限性。
        2.3勘察报告不完善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勘察工作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后续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的基础性资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大量的工程实际来看,报告中数据不全、统计分析不符合要求,甚至数据造假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降低了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对工程结构安全有着严重影响。
3、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
        3.1完善和推广先进勘察技术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推广新勘察技术。针对勘察器具,需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同时,对设备性能及参数进行系统考察,确保选购符合勘察需要的先进设备。同时,制定健全的管理系统,保证勘察技术的有序推广。鼓励更多研发人员,实现勘察技术的创新,推动勘察技术水平提升。针对勘察技术一体化及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技术管理,
        完成数字化融入。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集中更多研发力量。
        3.2建立健全勘察质量体系
        勘察现场作业可根据勘察体系制定出具体、实用的管理规定,使整个勘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符合国家规定及标准的监督机制,明确勘察人员的资格要求,严格遵守勘察界线的标准,以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勘察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勘察体系的标准进行勘察作业,从而保证勘察成果资料的质量,针对设计人员的具体要求提出满足设计需求的各种指标参数,使所提交的勘察成果资料达到质量安全、经济合理的标准,同时能够满足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方面资料的使用需求,所提交的勘察成果资料具备合理性、准确性、全面性的特点。
        3.3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勘察报告精准性
        需要从企业层面制定和完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管理制度。一方面,需要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要做好勘察报告内部的审查工作,严厉惩处虚假报告、低质量报告等情况;另一方面,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企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报告编制、审查标准及配套考核细则,督促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章操作,按照标准实施。
4、岩土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4.1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施工技术以重力作用为基础,对岩土地基进行强行处理,一般使用的设备重锤质量在8吨以上,垂直下落距离标准在20米范围,落锤下落时,主要是将势能转化为巨大的动能,对地基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使得地基内部的土壤在外部应力的作用下进行位移压缩,减少土体内部的缝隙,由此达到对岩土地基夯实强度进行提升的目的。与其他路基强化技术相比,强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具备便捷高效的工作优势,所以在我国各地区都要广泛地应用,但是在进行强行施工处理时,要注意重锤落下的过程,一定程度也会对周围建筑地下结构和地下管网结构造成影响,所以在确定重锤夯击的范围是必须要对周围区域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
        4.2排水固结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土层施工。软土层含水量较大,土壤结构承载力差,无法为建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如果预先未对这样的基础进行有效处理,便在其上施工,很容易使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沉降或倾倒的情况。排水固结技术的应用,可以缓慢地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降低土壤的孔隙比,合理地应用此项技术,可以使土壤结构更加紧密,应力显著提升,强度也会随之增大,达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标准。实践证明,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基础稳固性,建筑项目竣工交付后,很少出现基础沉降问题,说明应用此技术处理的基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3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桩也是常见的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之一,通过对该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运用软粘土塑型强的特点,来进行地基的加固,从而有效提高地基稳定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处理时,可以将水泥固化剂运用到软土地基当中,从而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但需要在添加期间,对软土地基和水泥固化剂进行充分的融合,才能保证地基强度的提高。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的运用,需要施工前期进行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对于低洼部位还要用粘性土填充;其次需要对管道进行清洗,保证开钻过程的顺利;最后需要合理选择水泥掺入比。在初期操作时,经常会遇到管道堵塞的现象,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选择带浆下钻,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作为工程建设中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的作业效果会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对工程整体进度也有重要意义。所以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标准,严格把握岩土勘察细节,有效处理地基问题,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兰军辉,陈丽杨,钱航.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J].工程技术,2019(15):304-306.
        [2]刘荣清,刘智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91-192.
        [3]韩志强,潘广灿.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综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167-169.
        [4]张孝存.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2):30-31+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