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期   作者:韦俏宁
[导读] 地质灾害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已被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韦俏宁
        广西大域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地质灾害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已被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不同的测绘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对测绘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质灾害;隐患防治
        通过明确测绘技术的应用要点,积极加强对地理情况的监测。注重对地质情况的精准测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以有效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测绘技术对各种灾害进行预警和监测,这对于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开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1地质灾害类型
1.1地震
在各种自然环境灾害中,地震灾害属于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种,重大地震事件发生后就会导致较大范围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全球地理中心位置是作为三大大陆板块相互活动交汇之处,地带地壳构造中的运动也就比较活跃,大部分的地震活动都集中处于全球地壳内部的不稳定带和断裂带,还有全球大陆海洋板块与全球大洋大陆板块相互活动接触的重要部位。就目前实际地震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地震区域均已经属于三级地震灾害多发区。
        1.2滑坡及崩塌
        对于滑坡这一自然灾害而言,其主要发生在一些具有较大斜坡的地理中心位置,对于其中存在的软质土体,在重力运动作用下岩土会沿特定软质土体结构倾斜面,出现了向下滑坡的情况,而崩塌主要由于岩石重力运动作用的直接影响,岩土会由此从母体中不断脱离,从而可能导致土体滚动、堆积以及母体崩落的多种状况同时出现。目前,我国很多丘陵山区地带都会经常可能发生地质滑坡等地质灾害,通常一般情况下,丘陵地区所能会发生的地质滑坡及山体崩塌也比较多,但灾害规模相对而言较小。
        1.3地面坍塌灾害
        山体地表上的土地或山体岩石沉积层在长期受到其他人类排水工程的影响、地质活动或自然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直接水源开采会随着直接开采过程地点的不同深度变化而不断产生不同方向位置的沉降,其沉降位置的漏斗深度与工程地下水源的开采沉降漏斗深度是一致的,地下的直接水源开采量与工程地面的具体沉降漏斗变化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所以我们应严格做到直接开采前的实地勘察报告测量,根据勘查报告资料具体分析直接开采的各种方式,对工程地下水的开采过程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运用测绘新技术。
2测绘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应用
        2.1无人机测绘
        无人机以其飞行灵活性强、飞行速度快和机体重复飞行周期短的三大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利于实时分析监测我国地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重点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为地质救援工作人员和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地质救援工作活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通常实际情况下,无人机测绘的图像效率范围可以最高达到每分钟1.5万平方米,并且同时具有很高的全景测绘图像精度,拍摄时得到的全景影像当中可以清晰看到花草树木等的纹理,针对影像拍摄时受到的图像影响进行处理后,即可轻松实现对各个时间角度、各个空间方位的影像可视化,把整个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宏观地形动态地貌景观展现在地质救援处理工作人员面前,以此方式来有效保证地质救援处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无人机多一个角度处理拍摄的地震照片后直接导入建模系统之中,并将整个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的地震全景无缝零死角的动态展现展示出来,这样大大程度增强了其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实际地震情况的分析直观性,使得地震救援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和透明了。

如在大型地质海啸灾害地震发生时,技术型无人工作者甚至可以直接采用无人机测绘成像技术,在最短的拍摄时间内快速拍摄包含地质地震灾害发生区域的大幅全景地震照片,并对其进行三维成像后并导入监控系统,实现三维成像可视化,大大降低了地震救援工作难度。可以准确显示受震地物的裂缝长度、高度和地物宽度等相关信息,技术研究工作者就同样可以以此图作为重要基础资料来准确分析当前地质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到科学合理的正确选择地质灾民临时安置点,切实有效保障广大灾区人民干部群众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益数据参考。
        2.2 GIS变形监测技术
        GIS变形现象监测技术就是经常我们说到的天体地理信息监测系统,是由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空间技术以及中国测绘科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信息学科 ,这项技术的工作重点在于为能够支持不同空间的地理数据分析以及帮助进行各种辅助性的地理决策,还需要能够有效帮助众多地质灾害频发区域进行地理模拟数据库的综合建设。GIS变形定位监测技术利用卫星接收到的信号源,来进行卫星距离的精确测量以及卫星位置的精确定位,这种卫星定位跟踪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卫星观测的持续时间短,并且还可连续同时进行多个动态卫星观测,采用的技术是相对静态的卫星定位跟踪技术,观测站之间不必再需要直接进行任何通连接工作,定位的数据精度高,能够直接达到一个毫米波的级别。因为同时监测员和站点之间不必再需要任何进行直接通视,这样就能够全面的有效减少监测工作的处理难度以及节省工作量。利用一些比较现代化的视频无线通讯传输技术就已经能够将远程观测采集到的视频数据通过传输发送到远程数据的采集处理控制中心,从而轻松的可以实现远程的数据监测。目GIS变形监测技术已经在山体滑坡,地裂缝和高山地震等各种地质自然灾害的地震监测处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同时该术还能在用户同一时间自动测定各地点的三维立体变形坐标采集数据,具有三维高程图像转换等强大优点。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
        在将测绘新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重大地质自然灾害的防治监测工作中时,还要十分注重如何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同时进行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例如,针对全区崩塌自然灾害,要及时的组织进行全区崩塌自然灾害存在隐患的分区的综合排查整治工作,并在对全区实际发生地质灾害情况及时进行综合勘查的工作过程中,做好勘查人员与地质相关探测设备的及时撤离处置准备,以在对全区崩塌自然灾害存在隐患的分区情况进行全面综合排查的必要同时,有效率的保证全区地质自然灾害综合防治治理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针对发生泥石流突发灾害,应全面组织做好护坡勘查防护工作,并根据实际的分析勘查工作结果,对于护坡地平面上等存在重大问题的重要区域也应进行及时的护坡加固与加强防护,以有效率地减少发生泥石流突发灾害的同时发生。有效开展完善当前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管理工作,提高当前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管理水平,对测绘相关区域具体生态地理地质情况实时跟踪测绘,并及时发现存在测绘相关区域的地质异常情况。
4结束语
        我国测绘新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我国自然地质资源测绘和自然灾害监测防治工作。在我国地质自然灾害防治中,要坚持有计划重点、有步骤、有层次性地进行针对性风险预防与及时处理,科学测绘手段可以提高地质自然灾害的防范、处置工作效率,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与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 葛大庆, 戴可人, 郭兆成,等.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综合遥感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 v.44(07):4-11.
[2] 陆超然, 蔡杰华, 刘东烈,等. 基于卫星InSAR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探测与形变分析[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v.12;No.66(02):86-92.
[3] 乔彦肖, 李密文. 浅谈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遥感技术方法及应用效果——以张家口市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1(04):92-95+99.
[4] 尚新华. 浅析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J]. 居舍, 2020(09):65-65.
[5] 李智. 测绘新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分析[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 000(007):1-1.
作者简介: 19930119,女,壮族,广西省河池市,本科,中级,研究方向:测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