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昆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梁山 272600
摘要:小麦是非常重要的作物,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属于一种产量很高的农作物。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方面,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提高了支持力度,使得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并极大提高了其品质,实际上存在很多种因素,可对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造成威胁,尤其是小麦病虫害。针对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本文主要从选育优质麦种;落实好整地工作;科学用药、综合防治(包含播种期、
反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引言: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气候条件,要严格遵循有关的原则,做到早预防、早治理。另一方面,对于较为容易出现的病虫害,应当深入开展分析工作,以充分了解其发生特点以及规律,实施相应的防治手段,合理利用农药,并做到规范性,防止出现副作用。
1.选育优质麦种
在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时,要充分结合有关方面的因素,比如气候条件,选取的品种应尽可能满足以下几点,即产量高、品质高,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以源头为着手点,确保小麦茁壮成长,避免出现小麦病虫害。伴随种植户经验的完善,耕种面积得到显著增加,以小麦产量来分析,所获得的优质小麦并不理想。所以对于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应当加大种植力度,尽可能种植不易染病的品种,以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另外在进行种植时,应当尽可能防止单一性播种,对于相同品种的小麦,若进行大面积播种,则极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基于集中的耕种区域,选取各种小麦科学搭配种植,结合实际的良田规划,以确定小麦的耕种面积,从而减少病虫害出现的面积。对于经常发生病虫害的区域,或者病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应当多加关注这些区域的种植,结合土壤的实况,科学选用套种绿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有很多,其中混合播种较为突出。
2.落实好整地工作
在正式种植之前,将整地工作落实到位,有助于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当进行耕地时,应当最大程度做到深耕,以充分发挥土壤作用,确保土质。通常而言,针对旋耕的田地,最起码每3年深耕1次,以保证土质,由此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可使得其根部扎得更深,从而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对于秸秆回收使用的地段,通常需要实施深耕,把麦茬进行充分粉碎,随之带到土壤中,这样可以提升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当进行耕耘时,需要确保土壤的湿润,以每亩地10kg为标准,施加底肥与碳酸氢氨,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
3.科学用药、综合防治
对于科学用药、综合防治,本文主要从播种期、反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等方面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3.1播种期
结合以往防治经验来分析,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而播种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该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来讲,往往就是基于一些病虫,比如纹枯病,强化对土壤的处理,针对一些优质小麦种子,向其中添加适量的药剂,避免病虫对小麦种子造成破坏。在对纹枯病进行防治时,往往借助三唑酮,以一定的比例掺入,然后进行搅拌。
而对于金针虫的防治,主要选择甲基异硫磷乳油,以适当的比例,在和小麦种子以及水进行搅拌之后,将混合物静放3h,之后开展播种。针对部分蛴螬危害较大的区域,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百分比为50%的辛硫磷乳油,以1:600的比例,将其和水进行混合,然后和小麦种子搅拌。在有效实施该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对蝼蛄及金针虫的防治。
3.2反青拔节期
以近几年来分析,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纹枯病及麦蜘蛛是关键点,当处于反青拔节期,出现麦蜘蛛与纹枯病的概率较高,极有可能产生大面积危害。在这一时期,要确保小麦具备足够的养分以及水分,同时做好杂草清除工作,在出现小麦病虫害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喷洒农药,避免病虫害严重化,结合小麦的生长实况,向其浇水以及追肥,在促进小麦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增强其抗病能力。在这一时期,需要合理控制病虫害的出现,认真做好防治工作,对于因病害而产生的病株,不可超过3%,对于纹枯病,要低于18%。通常情况下,可选用井冈霉素,其百分比为5%,以每亩地300毫升的标准,兑水进行喷洒,或者随水浇到地里。若地段的产量较为可观,或存在较大病害的地段,在完成首次喷洒后,两周内应当再次喷洒。选择三唑酮,以一定的比例和水进行混合,可以实现对锈病的防治,并获取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别的病虫害。在对白粉病进行防治时,通常在反青拔节期,会选用粉锈宁,其百分比为15%,将其兑水喷洒,以每亩地25克为标准。
3.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当小麦处于该时期时,极可能出现较多种类的病虫害,比如较为常见的赤霉病,会极大威胁到小麦。以小麦发病情况来分析,出现概率较大的为麦蚜,与其他病虫害相比较,其威胁范围较为广泛,对于小麦的品质以及产量来看,该时期是非常关键的,若没有实施合理、可行的措施,来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则会极大影响到产量以及品质。在对麦蚜虫进行防治时,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增加麦蚜虫天敌的数目,并提高繁殖率。充分结合生物特性,在不同害虫天敌生长方面,以一年四季来分析,春季及夏季属于高峰期,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病虫天敌的成活率,有利于避免出现病虫害。当使用药剂进行防治时,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科学搭配并利用灭虫剂以及灭菌剂,以开展综合性防治,获取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这一时期,出现黏虫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其有着较大的破坏性,因此要做好防治工作,避免小麦受到威胁。在出现十头黏虫幼虫的情况下,要选择药剂来进行防治,常用的有敌百虫、敌杀死等。在进行喷洒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均匀性,同时要喷洒杂草,避免害虫落在草上。一天喷洒一次,要持续喷洒两天,对于已经被杀死的害虫,要及时进行处理。
3.4灌浆期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灌浆期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并且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当处于灌浆期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种类的病虫害,比如较为常见的白粉病。在对麦穗蚜虫进行防治时,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快杀磷乳油,其百分比为25%,将其兑水喷洒,以每亩地21毫升为标准。与此同时,针对害虫及其天敌的比例,开展科学的评估,在比例为1:130上下时,用不着再选择别的药剂开展防治,另外在灌浆期,出现黑胚病的几率也是很大的,会极大影响到小麦的品质以及产量,通常对于黑胚病的防治,可选择禾果利,其百分比为12.5%,将其兑水喷洒,以每亩地25克为标准。除此之外,在合理应用多菌灵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对黑胚病的防治,并获取良好的防治效果。
结论:对于小麦不同的时期,都要把病虫害防治落实到位。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来选取优质的种子,多加关注小麦的成长状况。当进行耕种时,要尽可能深耕,以更好防治小麦病虫害。病虫害种类颇多,要结合其形成原因,并依据小麦生长特征,实施相应的防治对策,尽可能避免被病虫害所影响,以增加小麦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孟祥民.浅谈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0(16):52.
[2]张中海,王殿阁.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2019(23):34-35.
[3]胡海涛,赵玉玺,王娟娟.浅谈小麦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