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成本管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期   作者:纪懿明
[导读]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
        纪懿明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  300051

        摘要: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为提高新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支撑条件。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成本管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后续运营的状况。本文探讨运用BIM技术手段,对管廊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成本管控
        1BIM技术的概述
        1.1BIM技术的内涵概述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对建筑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作为建筑学、工程学和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已在全球获得认可。该项技术主要集合建筑信息,它可以将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行到建筑终结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有助于实现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运营部门和业主等人员的协同工作,使建筑领域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虚拟的三维模型是BIM技术的核心,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建筑工程信息库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信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信息集成化程度,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重要平台。
        1.2BIM技术的特点
        第一,可视化。可视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见所得,但其在建筑行业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IM技术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可视化思路,将传统的线条构造成一个立体模型,并将其展现出来。BIM技术可以在构件中形成互动和反馈,用效果图或报表将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建筑中设计、运营等单位的沟通和探讨都可以以可视化为基础进行。第二,协调性。对于建筑行业来讲,协调性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通过组织协调会进行探讨,找到补救和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业主积极配合协调。而应用BIM技术的协调性就可以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解决相关碰撞问题,在施工之前通过模型提前对相关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并将协调的数据提供给三方单位。第三,模拟性。利用BIM技术可对设计中的内容进行模拟,常见有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等。除此之外,在施工之前,还可以应用BIM技术的模拟性进行4D模拟,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第四,优化性。对于建筑来讲,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就是本身就是优化的过程。借助BIM技术可以使优化效果做到更好,信息、时间和复杂度是影响优化效果的三大因素,只有依据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最好的优化结构,而BIM所集合的信用都是与实际相符的,因此,BIM技术将会成为建筑优化的重要工具[1]。复杂度高的建筑必须借助科学技术和设备才能完成优化,因此BIM技术的应用使高复杂建筑的优化成为可能。第五,可出图性。BIM技术在绘制设计图纸和加工构件图纸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和优化,根据图纸对工程进行详细表达。由于建筑工程随时都会发生变化,BIM模型中的参数也要及时进行更改,而BIM技术可根据记录的各项数据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然后形成新的设计图纸供施工使用,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2BIM技术在地下管廊项目中成本管控的应用
        本文结合某地下管廊项目案例,结合BIM技术使用,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某项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用地面积2944.06m2(4.42亩);总建筑面积约3800m2,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约3000m2,地下不计容建筑面积约800m2。主要建设综合管廊管理用房,配置应急指挥中心、物资库、技术用房、设备维修库、配套管廊办公、展示用房及与管廊的地下衔接通道。专业分包包含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智能化、装修、室外绿化、夜景等工程。

项目总投资估算金额为4041.72万元,其中建安费为3160万元。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项目工期紧,项目信息繁杂不直观,进度计划难控制;系统齐全专业分包多,交叉作业频繁,各方协调联动难度大,难以实时监控。因此如何有效结合项目管理过程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至关重要。基于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将BIM技术结合到本项目的成本管控过程,以期对有效的项目成本管控产生一定作用。
        2.1设计阶段
        基于BIM技术的可视性和可优化性,项目在设计阶段使用BIM技术,搭建三维建筑信息模型。根据项目前期的虚拟建造情况,业主可以直观查看前期设计方案,并做出方案判断,针对不满意点可在施工前修改,以免后期施工拆改;同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三维模型进行直观的调整优化,也可以避免因传统二维设计不直观出现设计失误等等;通过在设计阶段提前发现设计失误或碰撞问题,提前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可有效减少在施工时才发现设计的错漏问题,节约项目成本[2]。同时基于BIM技术进行机电管综方案优化,并出具相应的专业深化设计施工图,现场班组根据BIM深化图纸进行施工,可有效减少作业碰撞、节省材料以及提高现场管线安装效率。
        2.2采购阶段
        在施工管理阶段,项目采购部门需根据项目需求情况以及项目实际进度计划情况调整采购计划。利用BIM技术的可模拟性特点,在施工管理阶段将施工计划、进度计划导入BIM施工进度模拟软件中,并综合考虑现场施工情况以及项目未来会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与实际进度计划进行模拟分析。基于BIM进度模拟软件,材料采购部门可通过模型直观查看进度偏差情况,并利用BIM创建的三维模型快速导出相应工程量变化,及时调整建筑材料采购计划、施工班组进场时间计划以及相应施工阶段所需的机械设备采购租赁计划等等。通过实时监控现场的进度情况,对项目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实现对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管控,避免因误读施工进度的偏差情况,导致材料购买不及时与浪费的现象。同时,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性,充分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行车路线、塔吊吊装范围、材料堆场等因素对施工场地进行场地布置设计[3]。结合机械作业能力和机械设备参数等因素,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优化机械设备的选择,以使所选机械设备不仅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费用也最优。
        2.3施工阶段
        施工管理阶段是检验地下管廊设计方案落成实体建筑物的一个过程,也是协调项目各参与方有效协同作业,及时解决现场碰撞问题,以期对项目施工成本实现有效控制的过程。本项目在施工阶段,结合BIM信息平台手段,将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集中于同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项目进行虚拟模拟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管控。利用BIM创建的三维模型可提前查看项目预期施工情况,现场管理人员集合各专业施工班组人员通过观看模型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有理有据协调各施工班组施工顺序,减少后期施工冲突与拆改[4]。针对项目的重点难点部位,可通过三维施工模拟技术辅助相关技术人员设计和优化专项施工方案,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避免因施工方案失误而导致重大事故。
        结束语: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难点,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整体效益来看,BIM技术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和减少资金资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曾平镇,孙少楠,靳鑫,张龙翔,郭云晓.基于BIM技术综合管廊进度成本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1):277-279.
[2]蓝美珍,潘梁.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造阶段的应用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3):155-159.
[3]王利.基于BIM及物联网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214.
[4]张明明.浅谈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27):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