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瞬丰 鲁罕
武汉市水务规费征收管理处(武汉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本文通过对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编制不足的地方进行科学性、完整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等四个方面指标评审,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了各个因素所占权重。此种方法有利于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管理,对现实安全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权重;matlab
1 目前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编制不足[1]:
1)编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无制度。当前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制度很不健全,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制度要求,有的仅是为了应付安全部门的检查;
2)编制人员安全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欠缺。编制人员对相应专业方面的技能较缺,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缺乏安全管理和工程施工专业知识,从而造成编制的预案可操作性差;
3)编制格式混乱不规范。笔者在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到,基本上每个工程的预案格式都不尽相同,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很多企业都是自编格式;
4)套用、照搬的多。目前许多施工企业的预案是按公司级的预案范本来套用的,甚至是完全照搬的;
5)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措施不够;
6)审查及批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较多;
7)应急准备不足,应急物资的采购、保管及维护不足,应急人员的培训、考核形式化;
8)存在应急资金的占用、挪用情况;
9)现场应急演练不足,有的无演练,有的过程过于单一、简单化,针对性不强。
2 层次分析法对应急预案编制的发展
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将指标两两进行比较计算权重矩阵,并且要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克服靠主观分析判断来确定指标权重所造成的片面性,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陈明等人[2]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做了评估,张健等人[3]对建筑施工场地做了各个评价指标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围绕着人-机-环境-管理这四个方面因素,张超等人[4]对现场做了分析,樊自甫等人[5]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应急预案有效性做了评审等等。当然层次分析法在应急预案编制、评审过程中也不是绝对有优势的[6],由指标分布不均衡,特征值存在局限性会带来一大堆问题。围绕着1中所述不足,本文试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审。
3 层次分析法建模
3.1 评价指标体系
经调查分析要想全面、客观了解应急预案需从科学性、完整性、灵活性、可操作性这四个指标着手[5]。
3.1.1 科学性(B1)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有效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评价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对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该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有编制制度不健全C1,编制格式混乱不完整C3和套用、照搬C4,审查及批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较多C6。
3.1.2 完整性(B2)
由于事件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事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果应急预案内容不够完整,则可能会大大影响其对事件的处置能力。该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有:编制制度不健全C1、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措施不够C5,应急准备不足,应急物资的采购、保管及维护不足,应急人员的培训、考核形式化C7。
3.1.3 灵活性(B3)
应急预案的灵活性是指当情况变化时,能够在该预案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的预案而不必从头开始采用全新的预案,从而可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该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有: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措施不够C5,存在应急资金的占用、挪用情况C8和现场应急演练不足,有的无演练,有的过程过于单一、简单化,针对性不强C9。
3.1.4 可操作性(B4)
应急预案应该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要密切联系实际,做到切实可行。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如果预案的某些环节设计得不切实际,就会妨碍整个预案的实施进程,从而直接影响应急处置的速度和效果。该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有:编制人员安全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欠缺C2,应急准备不足,应急物资的采购、保管及维护不足,应急人员的培训、考核形式化C7,存在应急资金的占用、挪用情况C8,现场应急演练不足,有的无演练,有的过程过于单一、简单化,针对性不强C9。
综上所述评审层次见下图1
图1 影响应急预案因素
3.2 权重分配
3.2.1 构造判断矩阵
评
3.2.2 权值计算方法
A.λmax和W的计算
求λmax和W的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举例。此外,对于大型矩阵计算比较复杂可以通过数学软件计算得到。
B.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png)
式中: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由表3查取。当CR<0.1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png)
通过matlab语言编程(代码附后),权向量W=(0.2309,0.0772,0.1712,0.5207)T。
同理可求得B1,B2,B3,B4的判断矩阵分别见表5,6,7,8。
.png)
4 结论
(1)由W可知,四个评判指标中,可操作性影响最大,科学性有较大影响,灵活性次之,完整性影响最弱。
(2)由V可知,九个不足中对评判指标影响较大的是现场应急演练不足;制度不健全、编制人员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缺乏以及应急过程中准备不足、应急物资的采购、保管及维护不足,应急人员的培训、考核形式化等有较大影响;编制格式混乱不规范,套用、照搬,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措施不够,存在应急资金的占用、挪用情况影响较小。
(3)在围绕人—机-环境这方面看,纵观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人的行为因素影响突出,无论是在四个评价指标中还是九个不足中,人的行为占的权重很大。这给我们启示在编制、管理应急救援预案中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是关键。
(4)层次分析法在评审模棱两可的事物时具有其优点,将模糊事物量化给出准确值。将其引进应急救援预案中,确定权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清平.论施工现场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实施[J].科技传播,2010(12).
[2] 陈明,孔繁琦,张文勋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估[J].安全,2013,(10):11-13.
[3] 张健,王晓新,蔡亮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与权重确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8(3).
[4] 刘辉,张超.人-机-环境系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10),29(5):107-111.
[5] 樊自甫,魏晶莹,万晓榆.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J].数字通信,2012,39(1):15-19.
[6] 罗文婷,王艳辉,贾利民,秦勇. 改进层次分析法在铁路应急预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2008,30(6):24-28.
[7] 张志涌,杨祖樱.MATLAB教程R2010a[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