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钰、2.李雪玲
1.2.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摘要:我国长期存在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其中“贫”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地区,而地区人均收入也存在着相同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农民普遍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农业生产全靠体力劳动来完成,因此,解决农村农民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民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产生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的背景使人们开始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如何更快更好地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关领域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着重论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点,现状问题,以及有效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前言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在概念上有很大区别,职业农民开展农业活动时将农业中的相关职位作为终身职业,传统农民更多的是纯粹的体力劳动者,从事农业活动大多是现实条件所迫,条件允许他们有可能脱离农业。所以单靠传统职业农民来支持农业发展是不现实的,不仅自身经济收益不能得到提高,而且也不能为农村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贡献。这种现象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如何高质量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此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点
1.1专业素养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中的农业相关岗位既然是农民的终身职业,那么,任职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在专业技术、专业理论上有充分的见解和把握,否则就不能胜任工作,更谈不上独立经营。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要重点培养农民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是培育机构的职责所在。
1.2实践能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农民仅仅是简单地理解了一种农业专业技术的理论,而这种农民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项技术,其原因在于实际工作要求和理论上的示范要求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具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对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设置实践课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实践质量,而实践质量对整个培养质量影响很大,培养组织必须予以重视。
1.3综合素质
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对人的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之外,还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人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就会导致问题的处理难度增加,甚至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人明显存在着专业素养方面的缺陷,这种逻辑在新型职业农民层面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必须做好综合素质的培养,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农民的专业化,也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说明综合素质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点之一。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
2.1专业素养培育效率低
近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十分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因而在专业技术教育课程、专业理论教材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此举表面上保证了培育质量,但实际上却使培育内容“臃肿”,反而拖累了培育效果。一是培养机构出于综合性考虑,设置了许多专业技术教育课程,此时如果农民想要通过培养考核,就要学大部分课程,而这显然会带来较长的时间要求,说明专业素养的有效性不高,而且在专业理论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二是大多数农民不想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而现实情况又不允许他们学习,因此,大多数农民希望培养效率加快,但培养效率的表现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这会导致农民参与培养的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效果的提高。
2.2实践培育体系单薄
当代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构都设立了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大多是利用组织内资源构建的,此时由于组织内资源有限,因此所构建的实践课程形式单一,且具有向理论趋同的特点,说明实践课程培养功能薄弱,无法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自然受阻。这一现象代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实践培养体系的薄弱,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不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
2.3忽视综合素质培育
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在培育过程中都注重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对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持一定的忽视态度,认为农民只要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就可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活动可以成功地实现专业化。但这一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只会使农民成为“具有一定技术应用能力的业余劳动者”,对于一些综合性的职业活动问题无法妥善解决。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在农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现状问题明显不利于农村振兴,农民不能很好地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因此需要对培育工作进行优化。在此条件下,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分别是聚焦农民就业,精简专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强化实践培养功能;转变培养观念,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3.1聚焦农民就业岗位,精简专业素养培育内容
农民在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前,一般都会选择一份岗位,把这个岗位作为学习的方向,所以要求农民进行综合性理论学习是不合理的。在此条件下,建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对农民选择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了解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整理出更精炼的理论体系,将专业素养教育作为培育内容,可有效提高培育效率,一方面加速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化,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农民个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时间需求。
3.2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加强实践培育功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面临着实践培育体系薄弱、单纯依靠自身资源难以解决等问题,需要外援。此时,“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基于培养、整合培养机构内部和外部企业资源的培养模式,能够给培养机构提供对应帮助,即培养机构可以在专业素养培养完成后,与外部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然后根据农民的选择岗位或专业,将农民作为专业人才输送到企业内相应岗位进行实践工作,使农民能够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实践功能,使农民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加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化,有利于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3.3扭转培育观念,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从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分析可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构对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不够重视,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培养机构的培养观念得到扭转,重视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地方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什么是专业化,农民在专业化活动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从而使相关人员的观念发生改变,同时明确了综合素质培育的方向。此时依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展开培养工作,农民的综合素质自然水涨船高。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培育的重点、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培育策略。经过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在三个重点方面都存在问题,没有完全实现培育目标,而采用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现状问题,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趋于完善,起到提高培育效率,强化培育功能,构建完整的培育体系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高速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浩华,蔡海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8,(005):6-11.
[2]孔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06):80-85.
[3]刘宝磊.浅谈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J].广东蚕业,2020,(01):146+150
[4]刘宝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0):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