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咏辉
天津三号线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0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安全、准时、快捷的地铁成为公众出行的首选,地铁线路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引发公众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广泛关注。地铁运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地铁安全平稳运行,对地铁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铁;行车安全;风险控制
1 概述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地铁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出行方式,这也使得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但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增长,行车事故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为地铁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有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行车指挥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恰当的风险控制,来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
调度指挥中心是地铁运营工作的大脑和核心,而行车调度是调度指挥中心的核心,是地铁行车的总指挥,代表地铁运营公司行使调度指挥权利,负责组织日常的运营生产工作。同时,行车调度也负责指挥全线行车工作的开展,统一指挥、调配处理与行车有关的工作,督导与行车工作有关的单位执行和完成行车计划,遇突发事件时,负责指挥司机、车站、维修人员做出响应,正确、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减少对正常列车服务的影响,缩短运营服务中断的时间,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实现安全、准时的行车组织,为广大乘客提供优质的运营服务。
2 面临的问题
(一)调度指挥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国内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各地轨道交通线路竞相开通,截至2020 年12月31 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5 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线路里程7978.19 公里。但大部分城市地铁运营时间尚短,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因此造成在具体的调度指挥过程中,各行车相关部门不能紧密衔接、协调联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车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又由于缺乏相关的运营经验,容易造成在行车组织过程中,由于各行车相关岗位间的沟通和协调出现问题而导致调度上的混乱,使地铁的安全运营出现风险,危害行车安全。因此,对于完善调度指挥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调度指挥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能确保调度指挥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开展。
(二)行车调度设备缺乏规范
由于厂商众多,部分城市的地铁行车调度设备,并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调度指挥系统,各子系统间的接口存在问题,自动化程度不够,在实际运行中,效率不高,而且更新的速度也不快,一些行车指令常常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为安全行车指挥带来了风险。地铁行车调度设备在整个调度指挥体系中所发挥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行车调度人员要通过其进行判断并发出正确的调度命令,而因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常常需要人工操作才成完成,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为地铁运营带来了压力,为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现场应急处置存在不足
在实际地铁运营工作中,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的应急处置对于地铁行车指挥有着很大的影响,行车各相关部门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与调度指挥的有效沟通,可能会导致调度指挥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列车的运行情况,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有可能发出错误的调度命令,为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发生。例如,韩国大邱市的地铁中央路站的火灾事故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调度指挥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也就不会发生另一列地铁进入事故现场,致使两列列车被焚,198人遇难,298人失踪,伤147人的惨剧的发生,造成严重的事故惨案。
(四)培训考核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国内地铁行业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明显落后于地铁的发展速度,造成地铁行车调度人才匮乏。
而且行车调度的培养周期较长,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不仅要熟悉行车相关各专业的运作流程、熟练掌握行车设备的操作,也要锻炼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协调能力,同时,更要加强心理辅导,真正提升从业心理素质。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如果专业知识不强,又缺乏经验,很难对风险做出正确的预判和处理,因此而产生行车指挥不当,造成人为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让专业、高素质的人才从事行车调度指挥,以确保地铁行车的安全。
3 研究方案
(一)加强行车调度综合能力培养
作为地铁行车安全人为因素,地铁的行车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应对行车风险的一大保障,要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一方面,要定期对调度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行车调度人员,同时也要建立跨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强化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开展关键岗位人员跨部门学习活动,通过跟岗学习、参观交流等方式,增进各关键岗位之间的了解,提升对整体生产流程的认知,进而提升本岗位业务水平。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才能在实际的行车指挥工作中,规避风险,并且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推进行车设备自动化管理程度
由于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智慧化快速发展,国内11 条线路已实现全自动运行,在建34 条,城轨智慧化成为必然趋势。打造地铁调度指挥智能平台,推进行车设备自动化管理程度,能为行车指挥提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保障。通过自动化系统,能更好地掌握地铁在线路运行的全部状况,同时在在运行过程中也处于全面的监控状态中,对将要发生的事故能及时做出反应,使行车调度人员对地铁运行的全过程更加直观清晰,极大地增加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要加大智能平台的研发,推进地铁线路全自动运行,真正实现地铁行车调度管理信息的共享,减少人为操作,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使安全风险系数增高[1]。
(三)提升行车组织应急处置能力
在地铁运营工作中,调度员是指挥者,他需要协调及指挥行车相关的岗位及部门,因此需要相关岗位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掌握车站、列车、线路等现地信息,才能正确判断,发出合适的调度命令。因此,要加强地铁运营工作中行车相关岗位部门的管理,使之能够进行及时、有效沟通,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调度指挥的准确,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同时,也要通过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实训的形式,对各级应急预案进行进一步检验与完善,加强行车关键岗位的协调配合联动,切实提升各关键生产岗位的现场处置能力[2]。
(四)构建调度指挥科学管理体系
健全的调度指挥体系,可以使调度指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依据体系中的安全操作流程,合理对地铁行车进行指挥,以此来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因此,要对地铁行车的调度指挥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对地铁行车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并严格按照流程正确地进行行车调度指挥。同时,对于地铁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进行完善和规范,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构建以综合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为主体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演练,及时进行调整,使之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减小事件影响,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铁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梳理出当前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度指挥管理体系,能确保地铁运营工作安全、有序、平稳开展,更好地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安全快捷的服务,更好地为地铁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大华.地铁行车调度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相关性实证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09:47-51.
[2]林枫,王洁,李卫军.地铁行车调度班组应急响应中的人因失误研究[J].安全,2015,36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