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2期   作者:周志波 孟卫棚
[导读] 装配式施工技术作为近些年建筑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方式,

        周志波  孟卫棚
        23028119891204****第一作者)   14042419870717****(第二作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施工技术作为近些年建筑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方式,在目前我国整个建筑市场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在响应节能减排的施工理念下,带给了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想要顺利发挥出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优势,仍然需要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施工工艺方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引言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的同时,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桥梁修建等,除了在节约能源、缩短工期、不受气候干扰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之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能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例如防水防腐性能好、有抗震结构等。同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达到国家标准,预制件要严格按照设计参数生产,施工方案要科学合理,施工过程要严格监督。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模数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预制厂的工业化生产,运输至现场装配式的施工,在建造的过程运用信息管理技术,体现了建筑工业化。(1)在对建筑结构拆分、拼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数制对构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构件的施工成本。(2)在预制厂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生产构件,由于构件的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的误差,构件的强度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建造的成本[1]。(3)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起重机械的吊装、拼接形成整体。无需现场养护,施工速度快;构件尺寸精度高,墙体的垂直度和板的平整度高;减少了现场的现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实现了环保的条件;现场施工人员少,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4)运用BIM等信息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增加参与单位的沟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管线布置不合理等建造问题的出现,实现了科学建造的目标。
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3.1 施工准备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以及编制施工方案,因为每个施工环节都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编制不同的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混凝土试件的堆放、运输、吊装、安装、连等主要步骤,在正式施工时,还应该进行安装性试验,并针对安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施工方案对试件的吊装设计进行优化,并根据施工项目的场地周边环境以及施工特点,选取合适的起重机吊装设备,吊装设备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有施工证件,比如说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等。
        3.2 台座模具施工技术
        台座模具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点,台座模具的施工质量影响各个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而言,台座模具施工包括混凝土台座模具施工及钢台座模具施工,两种施工类型质量确保的前提是对台座表面清洁度的保证。除此之外,还需确保台座模具具备一定的刚硬性与稳定性,确保其在承受浇筑作业时不会产生形变。

另外,台座模具质量的确保同样是为后续工作质量提供保障。在后续建筑工作中,构件定位、插筋作业需要台座模具提供基础。因此,在台座模具制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3.3 安装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大部分构件都是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一个整体,构件连接时需要用机器代替人工,比如利用塔吊完成高空作业,利用推车将各构件转移到便于施工的位置等,任何一种安装用到的设备都需要技能过硬、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精准的控制,以达到精度要求。两预制件之间的安装应该通过控制线调整,使其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钢筋和套筒之间应该为预制件的安装提供定位功能,需要进行临时支撑时,连接件及斜撑的角度和位置要不断调整,保证整个连接过程的精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误差[2]。
        3.4 灌浆技术
        灌浆施工质量预制构件的联合注浆必须满足联合施工方案的特定要求,特别是在钢套管注浆之前,必须模拟注浆方法,并必须测试模拟效果。在灌浆施工中,首先拌和浆料,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配制,加入适量的水。多次搅拌,确保浆液达到均匀状态,然后静置排气。这一过程要尽量在 15min 内完成,要确保拌和的过程不会受到阳光直射,从而保障浆液的拌和质量。其次进行灌浆操作,控制好灌浆量,确保达到充实的状态,避免出现外溢的情况。在灌浆操作中,需要确保选择的钢筋符合施工标准,直径控制在12mm~40mm 之间。在灌浆之前,需要了解现场的温度情况,做好控温工作。如果在冬天进行灌浆施工,还需要做好保温措施。灌浆结束后将实际灌浆量和预期灌浆量进行对比,确定灌浆施工的具体状况。如果超过了 30℃,应当使用冷水进行搅拌。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压浆法进行灌浆处理,从灌浆套管注入下排的灌浆孔,如果出现了冒浆的现象,可以拔掉灌浆管,然后封堵密实。完成灌浆后的 24h 之内不能出现振动,并定期检查灌浆材料的强度,确定强度达到 35MPa 之后,然后进行后续的各项施工。
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在吊装之前制定吊装方案和吊装控制措施,按照预制构件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对吊具工具进行进场检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的养护维修;在吊装过程中保证吊点与构件在同一垂直面上避免构件发生破环。(2)预制构件的质量是工程结构质量的决定因素,预制生产前,对施工原材料、模板、张拉设备进行抽样检验。预制生产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确保尺寸符合设计及技术规程的要求;钢筋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振捣要均匀,构件在规定的环境下养护不少于7天。(3)在绑扎节点连接处钢筋之前,首先熟悉钢筋布置图纸,合理安排钢筋绑扎工序,并且按照预先设定的安装顺序和步骤进行钢筋绑扎;其次加强现场钢筋绑扎管理工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在浇筑节点连接处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均匀,震动棒宜选择体积小,易插入的类型规格[3]。(4)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强度,首先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灌浆料的流动性,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其次浇筑板面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在浇筑的过程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防止钢筋外露。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将推动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科技的共同进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现今一种高效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质量,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来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少,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实际应用范围广且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曹上华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管重点研究 [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0, 000(007):223.
[2] 蒋勤俭,黄清杰,常双九,徐运博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J]. 工程质量,2016,34(04):5-13.
[3] 郑小曼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