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2期   作者:刘东旭
[导读]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施工质量,相关学者从配合比、浇注、温度测算与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刘东旭
        21091119950620****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施工质量,相关学者从配合比、浇注、温度测算与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裂缝成因、防裂措施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筑工程中的筏板一般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的概率较高,需采取更严格的施工措施。基于此,本文就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程建筑的全面开建,筏板基础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板厚大,属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所聚集的大量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内外温差大,是导致温度裂缝、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根源。因此,筏板基础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受到广泛重视。
2 概述
        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过大会由于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构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降低温差效应是重点。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从混凝土的原料采购、配合比设计、选择添加剂、混凝土搅拌及浇筑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控制,并准确计算混凝土的温度及应力,在此基础上制定温控策略。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合理组织整个施工过程,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相比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程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技术工艺流程,首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预埋安装测温装置[1];其次,统筹安排混凝土材料的运输工作,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最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浇筑与振捣环节也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完成浇筑与振捣后要及时进行温度测试、保温处理,并做好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不同于传统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体积较大,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浇筑过程中或者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的不利因素,更容易带来不利影响,很容易产生裂缝,影响正常使用。但是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不可替代的,现阶段还没有其他技术能够取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往往运用模板浇筑,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虽然规模较大,但是却有着较小的表面系统,这就造成了内外温差相对较大,温差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就会产生裂缝,影响正常施工,后续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为了使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达标,施工企业就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深入研究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若过程管控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内外温差较大,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无法预计的,并且还会增加后期养护的成本,降低公司收益。
4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4.1 材料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才是基础。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就应该重视材料。因为是超厚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并且还应该能够对混凝土的温度加以控制,避免因为温度不合理而出现裂缝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先根据建筑的实际要求来选择相应型号的水泥。因为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以在选择水泥过程中,也应该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比如矿渣水泥等等[2]。其次,还可以在这其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添加一定的外加剂,选择粒径较大的石子,通过有效级配后再进行施工。在入模前,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并且要其内外温差控制在 25℃左右,保证混凝土质量。


        4.2 浇筑施工
        各个浇筑段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推移浇筑法。控制混凝土的内表温差应控制混凝土出机及入模温度,气温较高时砂石堆场设置遮阳设施,用冷水冲洗骨料并用冰水搅拌混凝土,控制混凝土装车、运输、下料的停滞时间,保证连续、均匀供应混凝土,运输车间隔时间≤20min且经常洒水降温,避免混凝土入模温度升高。对运至现场的混凝土组织检查塌落度及和易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工程采用车载泵及臂架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布料,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布料口距模板内侧面≥50mm,避免朝模板内侧面及钢筋直冲布料;浇捣水平结构混凝土,在垂直于模板的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浇筑混凝土从低处开始,电梯井、集水坑等位置局部厚度较大,先浇深处混凝土至吊模根部,2~4h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沿长边方向逐步推进,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斜面,逐层上升。合理控制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既要使下层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之前尽量多散发水化热,将温度降至最低,又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层,避免产生施工冷缝。浇筑时注意混凝土中部应高于四周边缘以向四周产生泌水,减少表面浮浆,部分浮浆应及时清除并用长刮尺刮平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4.3 排水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排水处理技术要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底板降排水。底板降排水是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内容,底板降排水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防水性能,降水后底板水面通常不超过 300 mm,集水井设置于深度大的电梯井和柱墩内,位置在 1 m 以上,挡土墙距离 2 m。另外一方面要做好底板降排水施工。施工现场土方挖到距离标高 300 mm 时把降水位置安放到土方位置。根据工程设计挖集水井,沿着集水井的挖掘方向向前挖掘盲沟,集水井与盲沟都挖好后在集品井内部设置滤网钢筋笼,并用挖井时的碎石填满盲沟,碎石表面用铁丝网覆盖,最后垫上两层高标准的沥青纸。
        4.4 裂缝控制
        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在开始施工前,就应该先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力等等,以此来明确在浇筑过程中温度的具体范围。在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也应该能够从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了解水化热、可泵性等等参数,对其材料合理使用,尽量的减少使用水泥。可以在这其中选择低热硅酸盐水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入减水、缓凝等等外加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而言,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将冷却管直接埋设在混凝土材料内部,然后通过冷水循环流动,将混凝土当中的大量热量进行排放,有效控制大体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产生的温度差,有效降低混凝土材料内部产生的应力大小。如果是在冬天进行施工,那么就应该利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方法,来有效的控制温度,保证在入模前混凝土的温度应该在 5℃以上。通过利用二次振捣的方法来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3]。此外,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钢筋不仅要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还需要能够从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钢筋施工方法。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长度较长,那么就应该为其预留变形缝,这样就能够减少裂缝出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工程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进行全面掌控,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建筑体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工程施工单位而言必须要充分重视高层建筑基础底板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采取更加先进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和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体技术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倪连森.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究[J].福建建材,2018(1):96-98.
[2] 王银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微探[J].福建建材,2020(8):92-93.
[3] 郑晓红.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福建建材,2014(9):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