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2期   作者:苟玉宝
[导读] 在科学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成产、节能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苟玉宝
        新疆天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科学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成产、节能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初期,在建设的过程中过多的追求工期和成本,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作为建筑工业化的代表性技术,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Building)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好、人工成本低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扶持下,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之中。发展装配式建筑,其质量管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就曾出现过质量问题,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暂缓推广应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1.1节省工程建设资源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会消耗比较多的钢筋水泥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硅酸盐。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气体,对周围环境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到功能施工中能够改变施工资源、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比如,在装配式房屋建筑中应用预制外墙板、预制叠合板阳台分别能够减少外墙钢模板使用数量和减少阳台模板使用数量。
        1.2保障产品的质量
        预制装配式住宅楼外墙面板在工厂预制过程中,外墙窗框会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就安装在钢模中,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外墙窗框会和混凝土咬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预制装配混凝土板和板之间会留有20~50mm宽度的缝隙,这个宽度的缝隙能够将应力完全释放出来,从而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因为热胀冷缩、地震、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导致的外墙缝隙。
        1.3绿色环保,保护环境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装配、连接施工操作能够减少整个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周围环境。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则是能够对预构件直接进行现场装配和连接,进而在整个工程施工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周围环境。
2装配式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2.1预制窗体的施工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预制窗体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现代建筑工程预制窗体的施工过程,加强对预制窗体细节的控制工作。如需要预留出预制窗体的螺母,确保窗体与墙体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同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环节施工,确保窗体与作业面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施工人员在进行窗体构件连接期间,为了确保墙板连接的安全可靠性,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进行窗体施工方向的调整,确保预制窗体施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需求。
        2.2预制内剪力墙的施工
        在进行现代建筑工程的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期间,施工技术人员需认识到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对建筑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预制内剪力墙进行紧固,确保预制构件能够紧密连接。施工人员可在室内剪力墙施工期间植入一定量的钢筋,将水泥砂浆全部灌入紧固件孔洞中,实现装配式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提升。此外,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紧固件合理配置,以便于开展后续施工工作,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制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满足施工需求。


        2.3预制叠合板安装
        预制叠合板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和作业层保持300mm的距离,并在安装的时候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在安装后对不足的位置进行改进,目的是尽量降低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同时,在安装的时候,还需要做好叠合板的保护工作,做到一系列安装操作的轻拿轻放,避免出现彼此碰撞现象的发生。第二,在预制叠合板安装的时候还需要提前在底部设置具备一定高度的临时支架,并注意每个支架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叠合板安装之后拆除临时支架。第三,在进行双层结构安装的时候,要按照规范的标准设置双层支架。首先,安装上层叠合板,安装后进行检查,检查合格之后浇筑混凝土。其次,在混凝土凝固之后检测叠合板的强度,在叠合板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施工人员将下层支架拆除。
        2.4预制配件连接要点
        现代建筑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预制配件构件连接工作,有效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如在进行灌浆连接期间,施工人员需要将注浆管直接插入灌浆孔中,借助灌浆材料对其开展注浆处理工作,等待出浆口内均匀流出浆液后,施工人员需立即利用木塞进行浆口的塞住封堵工作,出气口均匀流出浆液则理解停止预制柱的灌浆操作。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柱灌浆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未能出浆的预制柱采取人工灌浆手段。
3质量控制措施
        3.1完善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
        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各种制度等,通过其落地与执行,从宏观上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依照这些规范标准,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PC建筑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以及对工程进行验收,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与奖惩,以确保PC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这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各种制度,也为施工企业进行PC建筑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导与抓手,施工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
        3.2应用BIM技术
        “两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BIM技术应用于PC建筑施工,其可视化和数字化的特点不仅可以提升PC建筑施工效率,还可以提高其施工质量。在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设计信息即时修改、实时更新,确保各方之间的高效沟通,避免信息不对称;进行碰撞检测,提前规避PC建筑后期吊装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错漏碰等问题;在施工阶段,可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模拟、可视化交底以及直接质量控制[11],提高PC建筑的质量管理水平。此外,PC建筑的参建各方也可借助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高效沟通与质量的直接管理,为PC建筑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3.3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装配式建筑推行的时间较短,从业人员存在着经验不足、技能不熟悉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装配式建筑知识、技能以及规范培训,要求相关从业者考试持证上岗,加速培养装配式建筑的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使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更加规范化,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错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装配式混凝土住宅进行施工技术分析,依据工程项目特点和环境因素确定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并指出构件的吊装和节点连接处工作是本工程的重难点。按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从预制外墙安装、现浇混凝土、预制梁板安装、预制阳台板及楼梯安装四个施工阶段分别识别质量因素,将施工质量因素分析归类为构件吊装问题、构件预制尺寸问题、节点连接处的质量问题和强度问题四类质量问题;并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四个方面提出总体质量控制措施,针对质量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顾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四川水泥,2019(10):108.
[2]耿欣.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智能城市,2018,4(03):133-134.
[3]马喜恩.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1):24-25.
[4]王年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河南建材,2017(04):307-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