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2期   作者:梁飞
[导读] 中小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发展应基于城市的总体框架,不仅涉及到城市风格和形象的塑造
        梁飞
        陕西地建关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721004
        摘要:中小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发展应基于城市的总体框架,不仅涉及到城市风格和形象的塑造,中小城市滨水区应该集中在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使人们面对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环境和自然。通过灵活的政策、融资和综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机制,实现人与环境的对话。本文选择中小城市滨水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小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再开发以及相关的实践分析中小城市滨水区,希望能找到一些规则可以用于参考国内中小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滨水;开发建设;以人为本;生态设计;城市印象
前言
        滨水区是城市最具活力的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区域特色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可塑性和独特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随着滨水区开发建设的成功,推动新一轮城市发展已深得社会大家的认知。
一、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滨水开发热潮。对于中小型城市的滨水区来说,由于城市的历史、社会、经济、市场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滨水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开发观念有待更新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都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价值有了更高的认识,同时相当的重视其价值,但一些中小城市在城市滨水区是急功近利,缺乏长期的区域发展规划,只考虑政府或部门的切身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城市,城市滨水区是不可持续的,它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滨水项目没有市场等许多负面问题。此外,由于参与滨水区的开发规划、旅游、交通、水利、园林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和协调,使滨水区的开发发展有许多问题,如:不合理控制城市土地占领河道,较少考虑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和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等等。使滨水环境难以实现应有的协调与统一,直接导致城市滨水开发建设只能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短期行为。就必须更新目前对发展的误解,使滨水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空间。
1.2开发政策有待调整
        许多中小城市的滨水区开发几乎完全依赖于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得滨水区的开发政策受财政的制约过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许多中小城市政府的财政紧张,可能会希望通过吸引外来投资来谋求复兴滨水区,这样必然使得滨水区的开发政策过于迁就开发商,导致滨水区土地被低价转让。而开发商只关心怎样利用好这块稀缺性资源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而不会关注整个滨水区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应属于全体市民所有,而有些滨水地区岸线被旅馆、商贸、住宅等项目独占,这种情况是有悖于滨水区共享性的规划原则的。政府要多考虑公众利益,积极调整开发政策,学习国外政府引导、企业投人、市民参与的经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并参与到滨水地区的发展工作中,切实保证滨水区共享性原则的实现。
1.3开发风格有待确立
        中小城市滨水区都有许多独特的城市记忆,如古老的历史建筑、古老的码头、纪念碑、独特的市场生活、传统的生活方式等,是中小城市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资源。滨水区的开发需要重点保护这些城市记忆。现在很多中小城市在开发滨水区时,就简单的了解建设一些滨水区远足步道,布置一些旅游设施和开放一些旅游项目。很多中小城市在滨水区的开发设计中不从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抛弃城市的记忆,使滨水区的景观建设大同小异,没有任何个性和传统。没有自己的发展风格和特色,就不可能唤起公民心中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不能轻易复制和移植他人的开发模式,应根据地点、时间和具体对象,发挥规划、设计和开发运营的主观能动性。


二、中小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模式
2.1统筹兼顾,以人为本
        确定正确的开发目标是发展成功的关键。滨水地区开发的总原则应该是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追求滨水城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改变海滨发展的概念。在规划滨水区时始终要考虑整个城市,考虑整个城市的宏观长远利益,同时考虑项目的微观可行性。以滨水开发为契机,创造和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滨水区的开发应与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相结合,使滨水区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为城市的建设服务。如在旅游城市,则应通过对当地滨水区的开发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滨水区的发展亦应纳入就业方面的考虑。我们应该尽量少建办公楼,减少工业项目建设。城市滨水区设计应充分尊重人的需求,考虑主要空间为公民创造各种形式的娱乐,如专业水准的体育活动空间,儿童娱乐场所,爆竹燃放区,龙舟比赛,钓鱼等等,以便为公民提供迷人的日常娱乐、休闲空间。
2.2生态设计,可持续性
        滨水开发必须是一种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行为,而不应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滨水开发应坚持生态设计原则,这是保证城市滨水开发质量的前提。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建城市生境廊道,实现景观化可持续发展。增加游憩等功能,提高滨水地区土地利用价值。
2.3资源共享,全方位性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稀缺性资源,极受开发商的青睐。受高额利益的驱动,相当多的逼近水体的房子拔地而起,而高昂的房价使得滨水区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富人社区。这样的滨水区开发,剥夺了公众对于城市水体岸线这种公共资源的环境权利。滨水区开发过程中创造的优美岸线只为少数人服务,这不但降低了环境资源利用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日后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滨水区开发建设由于所需资金庞大,使部分土地开发权的出让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政府宏观的政策导向、规划管理,开发目标驾驭力度一定要跟上。要从政策上引导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在尽量保证滨水资源共享性的前提下,政府可针对滨水区的商业土地开发进行正确引导,采取适当的弹性政策奖励那些主动降低建筑密度、开辟休闲绿化空间和主动保护滨水区古建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开发商,从而形成良好的开发环境。这种以环境效益换取经济效益,在切实提高地产价值和增加地方政府税收的同时,可使政府获取更多的资金投人到滨水区开发中,从而实现开发过程的良性循环。
2.4文化保护,城市印象
        中小城市很多都有着悠久历史,大多数的滨水区是一个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集中的地方,与城市当地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和优秀的建筑遗产,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在中小城市发展必须得到保护。滨水区的发展不能盲目复制和移植其他地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但应充分探索当地文化的固有特征,保护、挖掘和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使发达的滨水景观与当地区域特征,可以有长远的生命力。
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们都高度重视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滨水区的开发观念正在从资源消耗性利用转向资源保护和合理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滨水景观进行改造和利用,才能提高滨水景观的综合效益,为人们营造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锋.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J].港口经济,2008<(8):47 -
49.
[2]罗海中小城市滨水区发展策略的探究[J].安徽建筑,2005(4):4 -5.
[3]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
城市规划,2001(7):41 -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