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华1 熊冰清2
武汉唯沃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促进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制度的建立。近年来,环评制度经历了建设与规范化阶段、探索与巩固阶段、完善发展阶段、矛盾问题频发阶段和深化改革阶段。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措施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发展
从40多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一套以环境保护基本法、单项环评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环境要素技术导则为基础的环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三线一单”提高环境评价工作成效的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2.1收费与资质管理
环评是一项非常严格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环评部门要客观评价,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在实际评价中,利益驱动的虚假评价问题屡见不鲜,因为环评本身就是一项市场化的工作,很多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故意弱化环评对项目的约束。为了完成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很多企业甚至出现了过关难的问题。同时,环评工作中仍存在乱收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经常性的工作。有一定的管理标准。然而,在相关企业的刻意定价下,环评价格却被肆意压低。而价格洼地影响了检测费用,对环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环评工作中,还存在环评质量不高、资质不足、环评依赖性强等问题,影响了环评市场。
2.2评价内容问题
环评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拥有一定的标准,其范围、内容、事项都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在如此严谨的规定中环评工作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首先,在实际的工作中,评价内容繁多,抓不住环评关键,经常出现数据错误。此类情况极容易出现在小型企业,因为环评体系问题,造成一部分内容无法检测,进而造成他们检测及环评中采用大量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状况来替代环评报告。而实际上,这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没有太大的关系。其次,可操作性差也是现阶段环评工作较为严重的问题,环保措施、环保要求是本着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的目的进行的。而想要将此目的具体实现,就必须建立相关的工程项目,并根据工程项目选择优秀的计划。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以完成项目而推进项目,对相关措施、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且没有按照标准展开项目,不按照环保措施、环保要求进行,那么对环境就会造成污染。同时,要充分考虑环保措施方案的可行性,一套完整可执行的方案非常重要,但大多数企业只看中最终结果,不在乎方案内容正确与否,只要最终达到目的。也因此,环保措施、环保要求等方案确定时需要严谨地阅读内容,保证方案内容实际效果明显,可行性高,且成本较低。再者,编制内容问题,因为环评内容是有具体规定的,如果在评价内容方面过于全面化,超出了环评规定内容范围,那么对环评工作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毫无意义。如企业消防问题,展开防火防暴设施、消防选址等内容的评价,但实际上,这是消防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并不是环评问题,而实际上环评内容为发生爆炸后造成的影响。
2.3公众参与问
环评不仅仅需要环评部门的参与,更需要公众的参与,如听证会等。听取公众意见,了解民意,是环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但在实际的环评工作中,缺少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在环评工作中的话语权极轻,这与环评规定相悖。如果仅仅是将公众的意见制作成表格,只是简单的分析,对看法不予理睬,环评工作的真正价值是无法体现的。因此,在实际的环评工作中,必须完善环评机制,保证公众参与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确保环保措施、环保要求符合实际需求。其次,公众参与问题中还存在着责任不到位。本身公众参与就是为了保证环评工作的质量,确保环评内容的可行性,但如果公众参与成为一些企业的盈利手段,暗箱操作,利用公众参与影响环评,而参与的公众却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这与规定相悖,对环评真实性有严重的影响。同时,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参与意识不足。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中,环评工作就是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公众并没有权利参与到环评工作中,对环评工作的认识度不够。而一部分公众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参与进环评工作中,害怕损害自身的利益。
3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若干策略
3.1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团队的建设
随着环境事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工作的开展也是一个难题。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创新相关人员队伍,与时俱进。各地环境监理部门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建设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环保单位在选择时,应选择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培训。
3.2现代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对大量的环境数据和图像进行处理。因此,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数据,提高环评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建设,通过网络大大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效率。
3.3加大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发力度
针对许多新兴的环境监测技术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加强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制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国家要加大对环境标准样品的投入,鼓励环境科研人员开展技术研发,开展各种环境污染物的实验监测,研制标准样品。其次,要重视环境研究实验室建设,更新实验室研究设备,增加环境监测样品的生产批次,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为提高我国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发效率,各大环境监测站应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拓宽样品的研发思路。
3.4加强工程建设行政监管
一个完整的建设项目从批准施工到竣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因素很多。如果在验收工作中发现这些问题,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必要按照有关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环保监督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努力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5重视环境影响评价队伍建设
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要努力建立一支更专业、更称职的环境影响评价队伍,努力提高队伍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环境意识,对工作中的违章行为进行处罚甚至处理,或者把自己的工作调整到一些不重要的岗位上,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得到更有效的结果,防止环评结论出现问题,影响环保工作。
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但这项工作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评价,加强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3):15-16.
[2]万智勇,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85.
[3]赵鹏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59.
[4]陈红燕.浅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建材,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