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及注意事项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6期   作者:苏红
[导读] 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发挥自然环境中水资源调配功能、控制功能,
        苏红
        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惠民分公司 山东 滨州 2517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发挥自然环境中水资源调配功能、控制功能,以此发挥其除害兴利目的的工程类型,其在修建以及最终的功能发挥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相应的影响。结合当前我国范围内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修建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本文针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环境影响;注意事项;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资源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普及的背景之下,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关注,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水利工程的项目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要想真正满足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各项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不断对水利工程设计技术进行更新。
        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
        1.1蓄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蓄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对所属范围内水质情况的影响、对地面径流以及地下径流的影响、对所属范围内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以蓄水工程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为例,蓄水工程本身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其水平面必然不断上升,因此地面压力会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局部范围内气候环境的热容量、蒸发量相较以往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同时,蓄水工程会导致夏季时水面温度与陆地温度相比更低,此时水面温差较为稳定且降水量也会明显降低;冬季时水面温差则相较夏季更高,而降水量也会明显提升。
        1.2灌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灌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灌溉工程中输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灌区对环境的影响、引水式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3种类型。以输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为例,灌溉工程中输水系统涉及人工渠道、人工河道、天然河渠等多项内容,输水系统在建设完成后其沿线的水质环境、水流速度等相较以往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输水系统的建设将使得工程上游泥沙堆积状况逐渐变得严重,对输水系统供水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对整体范围内的水利环境稳定性和安全性亦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灌溉工程在建成使用过程中其淤泥堵塞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大量淤泥堆积的情况下,灌溉工程所属范围内的耕地质量亦会受到不利影响。
        2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1优化水资源配置
        若想将创新元素融入水利设计工程当中,那么改善水资源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是主要措施之一。在进行城市供水规划设计时,城市水利资源管理局可以将相应区域的可用水资源,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等进行统一规划及配置,从而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贪图一时利益而不顾环境的长远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创新理念同时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必要环节。优化水资源配置及对周围水环境的强化保护,不仅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水利工程项目产生的消极影响。
        2.2注重水利工程自然因素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期间,设计师应全面考虑整个涉及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他自然条件,如:地质结构、地形、生物、水文特征等客观现状。

另外,设计师本身应拥有与生态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全面融入到具体的设计项目中。例如,在水利工程的改建项目中,设计师应控制对现有生态情况的改变程度,在确保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运用多项有效的设计手段,实现影响的最小值。借此,能够有效避免周边生态的二次改变。而新建的项目工程中,设计师应综合考量该项目各项基础功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包括发电、农业用水、防范自然灾害等。综合运用环境工程以及其他科学知识,整合工程当地自然条件的数据资料,包括生物、气象、地质结构等,并进行实地勘察。由此,确保设计出的建设方案行之有效,在工程设计中有效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若是不可避免地破坏自然生态,应设计出配套的补偿方案,以保证生态环境质量。
        2.3设置工程标准,明确项目目标
        生态水利项目的规划应综合考量规划方案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并秉承生态恢复质量的原则实施设计。结合工程具体的客观条件以及建设需求,多次修改具体的建设方案,以控制工程的用水量,保证水利项目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形成较为完整的运行系统。在工程前期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应对工程当地的水文条件、地形等条件有深入地了解。同时,在工程建设阶段,会形成各种废料以及噪音等问题,需做好基本的规划设计。另外,为提高控制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的效果,需在设计以及后续的现场建设中尽量选用绿色环保型的施工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降低建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小型水利项目施工期间,应确保各项资源合理运用,项目规划以及施工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控制整体的工程造价,并提高现场施工的管理力度。对此,可应用现有的先进信息技术,以提升工程控制的管理效果,实现现代化、全面性的现场管控。借助计算机,连接相应的监控系统,不仅有助于控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造价成本,还能够提升管理的整体性,实现可视化的管控。此种管理情况下,有助于规范施工作业行为,保证建设质量,切实实现前期设计方案有效落实。另外,还需对涉及到的流域水流以及生物生存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以及时调整建设活动。
        明确项目建设目标是保证该项目服务对象得到有效保障,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分类、排序,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近几年,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部分此类项目会定位在城市附近或城市新开发区域,此类地块建设往往是政府在整体规划中重要区域,造成该区域本身的建设价值极大。由此,水利项目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除基本的功能性以及生态性外,还需考虑该项目和接受服务群众之间的联系以及该项目的建设性价比等问题。对此,工程设计师需综合考量并明确具体的工程目标,以平衡社会活动和生态水利项目的关系。
        2.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说在设计生态水利河道工程项目时,不仅需要综合考虑河道治理规划,同时还需要研究河道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确保能够科学合理设计河道规划。并且对于规划设计工作中,还应当保证不破坏原本生态设计前提下,实现生态环境稳定可靠性的充分提升,从而共同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在科学设计河道时,还需要考虑河道设计是否规范,并预留进一步发展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是一项涉及诸多关联因素的工作。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区域范围内各项关联因素对水利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全面有效,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质量与设计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周相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2).
        [2]邹书郇,刘思韬.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9).
        [3]许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3).
        [4]杨丽君,邴俊先.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