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制业务培养基本规格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6期   作者:郝苗苗
[导读] 建筑工程技术的普遍运营方式,“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郝苗苗
        聊城市三优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的普遍运营方式,“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对知识的实践教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体验到了工程的复杂度才能够得到成长,这更加有利于理解理论,观察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认真程度,更好的去留优去        劣,这是一个企业的最基础裁员方式。同时在校内更多的让学生了解到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和必备条件,校内外培养机构多多合作,让大家去考出专业技能或者岗位技能的相關证书,结合上工地工作是大家有所获得,实践安排由校方合理安排,也可以在校内对大家进行工程模拟仿真训练。培养        高技能人才,补充市场的专业人才需求,解决市场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供热通风;空调工程;大学本科;业务培养
1 课程的教学实施
1.1 学情分析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理性的学情分析。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对专业前景有所了解,求知欲较强,但学习动力不足;渴望动手操作的愿望较强,但缺乏持续性。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学生沟通        能力较强,但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给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以保持其持续学习的动力,并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训项目,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2 教与学的方法
据调研发现,高职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中成就感的缺失。 因此,在供热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供热工程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课程中供热工程原理内容的讲授采用演示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供热系统型式的教学借助教学模型现场进行,便于学生        通过感性认识进行理性分析;该课程的施工图识读内容采用真实施工图与BIM模型、真实现场对照进行情境教学,既能让学生整体认知供暖系统,又能完成细节的详解;室内供暖系统设计采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团队合作能力。
1.3 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室内供暖系统施工图设计等包含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教师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并鼓励学生创建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和总结,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设备及附件的类型及作用鼓励学生查阅产品样本,推荐采用快速阅读法进行自主学习,开阔专业视野。对于供热系统水力计算等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建议学生采用费曼学习法,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补充,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 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常用方案
了使实验室内保持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风速、压力和洁净度等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向室内不断地送入一定量,经过处理的空气,以消除实验室内外各种各样的余热余湿量及污染物质。        为获得满足可送入实验室环境要求的,具有一定热湿状态的空气,就需要一整套设备对送入的新鲜空气进行相应的热湿处理,不断地送入室内,又不断地从室内排出空气,作为排风,并将排风进行合理的净化处理,满足室内基本卫生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这一整套设备就构成了净化空调系统,该类空调系统一般由下列设备和管路系统构成:
(1)进行热湿处理的空调机组以及相应的空气净化设备;
(2)将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各个实验室并使之循环的空气输送设备及其管路系统;
(3)向系统提供冷热量的热源、冷源及其附属的管路系统;
(4)配属于热源、冷源的热交换设备及其附件。


3 建议增加的内容
3.1 间歇供暖负荷计算
“供热工程”中主要是针对北方地区的集中连续供暖,通过对        夏热冬冷地区的调查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普遍的冬季供暖习惯是采取“有人开,无人关”的间歇式供暖方式。[6]间歇供暖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影响其供暖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建筑物形状、围护结构各部分尺寸、保温形式、房间位置、材料热工性质、室外气象参数在整个供暖季的变化情况、太阳辐射、冷风渗透、通风情况和间歇时间等。间歇供暖时设计负荷要适当增加。
3.2 供暖系统形式的多样化
“供热工程”中主要同集中供暖系统相结合的末端装置是散热        器和地板辐射供暖,在夏热冬冷地区,除了散热器和传统的地板辐射供暖,还有很多其他供暖方式:
(1)预制式轻型地板供暖。地板供暖是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的供暖方式,其因良好的热均匀性和较高的供热效率而得以广泛应用,但传统的重型地板供暖,热惯性大,热响应时间长,不利于间歇供暖的场合;轻型地板辐射供暖对于间歇供暖更加合适,应考虑增加其设计和安装方法的介绍。
(2)个性化电加热供暖。电采暖形式很多,包括电热膜、电热地暖、电采暖散热器等方式。电加热供暖方式,属于“高质低用”,不能大面积使用,但其可以作为补充供热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电供暖与个性化供暖相结合,十分方便调节,通过减少供暖空间和运行时间,能耗也有可能比常规供暖低。
        (3)风机盘管。风机盘管作为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在机组内循环其所在房间的空气,能够迅速加热房间的空气。其非常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宾馆、办公室等房间间歇供暖的建筑。而且供暖与空调可以合用一套系统,十分适合夏热冬冷地区。
4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
4.1 广泛开展调研,更新理念,大力开展工程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食品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必须不断创新,广泛开展调研,引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向国内知名高校看齐。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并将该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及教学资源配置等,并以专业认证理念引领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        紧密围绕保证学生毕业能力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方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体现专业优势与特色。
4.2 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基本保障
一支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力军。鼓励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从知名企业中吸纳技术骨干加入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地深入合作,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并加强学习交流,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完善兼职教师考核和奖励机制,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动态化管理的兼职教师队伍。
        4.3 制订能实现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与学生毕业要求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关键,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需要的变化,需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布局调整,大力开展与毕业生、专兼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研讨活动,如座谈、访谈并结合市场调研准确定位专业特色及服务区域,制订能实现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定期评审和修订。
5 结语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如何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和应用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各大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尤为重要。相信秉承“需求导向、特色发展、科学育人”的建设原则,一定能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荣华.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报,2008(6):89-90.
[2]王永昌.暖通空调系统中环保节能技术应用发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