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6期   作者:程凯怡
[导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

        程凯怡
        23080219870208****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在促进建筑行业扩大建设规模的基础上,也加剧了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应运而生,不仅能充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建筑功能需求,还能全面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充分符合当代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这一理念。事实说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尽管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相较于原先的工程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而这些弊端会给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带来消极影响,阻碍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影响力和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工程企业必须对现有问题进行处理,对设计方法进行优化,以此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装配式建筑构件是首先在构件制作工厂中事先完成制作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建筑工程所面临的渗透问题和墙体开裂问题予以规避,同时还可以稳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等级提升,同时保障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防火性。
        1.2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速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就是建筑工程的汇报,若是采用装配式建筑工程,相比较与传统的建筑建设速度,要快很多。
        1.3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被誉为建筑工程行业的玻尿酸,能够保证建筑产品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室内采取精装修,完成以后在家里便可以快速收取快递。
        1.4有助于调节建筑工程的供给关系
        加快提升楼盘上市的速度,将市场中供不应求的现状提供解决,对买房子的人而言,可以省却彻夜排队的麻烦。等到行业彻底普及以后,便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支出,对房价上涨也具有很好地抑制作用。
        1.5有助于实现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传统模式下的建筑工程,在作业环节需要投入到大量的人力资源。现如今,需要将大量的工地现场的施工作业任务交予到工厂,只留下少部分工人在现场施工即可,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预制装配式建筑墙板定位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墙板吊装施工的前期准备完成后,需要以楼层控制线为基础,利用可调斜撑杆的拧进或拧出将室内外方向墙体的位置按垂直度确定,将预制墙板上的标高线与预制装配式墙板式墙板两侧墙柱钢筋对准,确保调整件通过高度调节至合适的位置,注意要将5块预制装配式墙板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仔细的测量、反复校准。另外,预制装配式墙板侧移方向的调整因其并没有调整件,需要使用撬棍来将发生偏出方向的一侧做出顶推调整,并以楼层和构件所预先定好的侧向定位线为依据,确定好构件的侧向位置,最后将预制装配式墙板所有预制预留部分做好精确的定位并再次做好校准后,对斜撑杆的螺丝进行紧固,确保墙板定位效果达到施工标准。
        2.2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工艺
        预制构件相比现浇结构在质量方面更能得到保障,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天气等外部原因对现浇结构产生的不定性影响,预制构件在出厂前就已达到结构所需强度,进场后仅需进行安装。因此,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质量,首先需要管控好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

预制构件的种类繁多,但生产制作主要流程均遵循“模板的制作与安装→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装→预埋件预埋→隐蔽验收→混凝土浇捣→蒸汽养护→脱模→构件质量验收→吊起堆”的工艺流程。在每个步骤均有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首先,预制构件的模具表面应平整光滑,能承受一定的荷载不变形,整体稳定性较好。其次,钢筋制作时在钢筋车间进行,应严格按照配筋单对钢筋进行切断、对焊等操作,确保尺寸精确度达标,误差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在浇捣前,应对模板、支架、已绑好的钢筋和埋件进行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合格后方可浇捣混凝土。在混凝土浇捣时,应采用平台振动台振捣混凝土,待混凝土不下沉,无较大气泡后停止振捣。最后,蒸汽养护阶段分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阶段,通过PLC程序自动控制养护过程。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拆除模板。而后搬运构件,并在构件外表面醒目处喷涂识别二维码,写上构件编号。
        2.3设计和施工的组织安排方面,
        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堆放和优化运输路径,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连接点和平面布置也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在构件的运输中需要加铺一定的缓冲材料来保护构件,避免构件发生碰撞造成的损失。在装卸过程中应该禁止暴力装卸,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在路途中的运输时间,避免急停和急刹的情况。构件在进厂检查时需要对构件的连接处抗震情况、构件的弹性状态仔细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裂痕损伤,存放构件的位置应该根据构件的外形等属性来确定横向或竖向放置。通常来说,梁构件可以选择横放,对于存放的地面也应该适当地压实,避免出现塌陷而造成的构件倒塌。
        2.4环境适应性设计
        现阶段建筑领域对建筑工程的绿色设计越来越重视,为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者应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宜性,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其次,设计团队还要在设计阶段注重对工程场地周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先对建筑周围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查,掌握其特点,通过科学的选址,合理地确定建筑的朝向,提高建筑工程的通风与采光条件,减少建筑暖通空调和照明设备的耗能。
        2.5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应用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制定具体吊装方案,以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吊装构件的数量和编号,按照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开展工作。预制构件体积比较庞大,在运输过程中对起重装置的应用具有很高要求。预制构件加工前,工作人员要明确辅助杆件和结构连接点之间的方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操作。需将螺栓预埋到合适的位置,工作人员利用水平方向转动操作,实现结构物之间的充分链接,确保安装操作的可行性。
        2.6叠合板
        叠合板施工中应与作业层保持300mm以上间距,避免二者出现磕碰情况,提前将叠合板调整好,避免安装误差超标。吊板安装中注意磕碰问题,起吊要平稳。安装吊板时,采用模块化吊装,划分为多个单元分开吊装,保证吊板安装精度和质量。装配时应先在底部安装临时支架,支架间保持1.5m距离,施工完毕后将其拆除。如果采用了双层叠合板结构,应提前设立支架,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
        2.7预制窗体
        预制窗体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应保证窗体构件、墙体构件安装紧密性。在一些情况下,窗体构件和墙体构件之间会有缝隙,应采用密封胶、环氧树脂填充,避免出现渗漏问题。进行窗体构件精度检查,分析构件的技术参数,保证构件参数匹配,不产生偏移情况。安装窗体构件时,应保持作业面和窗体有300mm间距,结合设计图纸内容调整构件位置,保证连接的精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中的各类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改革与创新, 装配式建筑施工 技术逐渐 在建筑行业中被 广泛应用,虽然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但还需要不断对其所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进一步的优化与改革,这样才能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霞,史永彬.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8,3(12):227-228.
[2]杨茂政.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22.
[3]易其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的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