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6期   作者:鲍振邦
[导读] 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其特点是投资需求大、运营收益低、回收期长,政府面临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的双重压力。
        鲍振邦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31
        摘要: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其特点是投资需求大、运营收益低、回收期长,政府面临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的双重压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收益不足以支付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如何形成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达到吸引社会资本的目的,这是PPP模式运作的关键。文章结合北京、深圳、淮安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对轨道交通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PPP模式;投融资;建设管理;投资回报;
        前言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不仅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实施动态管理的过程,涉及工程的多个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内在与外在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使施工过程中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PPP模式下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基于PPP模式下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1.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工期以及质量实施控制
        轨道交通工程和普通建筑工程有一定的区别,其不但要求较高的质量,同时对工期往往也要求非常紧,另外工程质量与工期往往也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如果质量不达标或者工期延误均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工程的成本,导致建设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轨道交通工程因为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工期也相对较长,对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这样就必须要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返工情况,在充分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加速工程的进度。
        2.对材料、劳动力以及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
        实际上,轨道交通工程的主要成本集中在材料、劳动力以及机械设备方面。轨道交通工程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需要依靠一定的劳动力以及机械设备,而这些东西的成本往往都非常庞大,也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成本。因此在施工时要对材料、劳动力以及机械设备此三项实施项目进行重点控制,科学有效地控制材料、劳动力以及机械设备,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控制了轨道交通工程的整体建设,PPP模式下的轨道建设需要做到上述几点。
        3.施工过程中成本变化能够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对于大型轨道交通工程而言,出现工程变更方面的问题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工程队伍必须尽可能地改变之前的施工计划,而计划的改变也无法避免会出现工程材料以及施工量改变的问题,导致成本的增加也自然无法规避,这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因此在施工工作中,如果工程出现较大的变更时,需要整体考虑,对改变的情况和费用要实施详尽的记录,这也是为了后期工程结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PPP模式的应用特点
        1.PPP项目是一种特许权项目。PPP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乡一体化和资源开发项目。在大多数国家,这些项目的所有权均为国家所有,采用PPP模式是政府把这些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维护特许权交给社会企业,但政府拥有终极所有权。PPP是政府和企业之间长期的合作。PPP项目的特许期一般为10~30年,有的甚至是项目全寿命期的合作。长期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项目总体和长期效率的提高,使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而不是简单考虑降低建设成本却忽视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2.PPP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PPP是利用项目的期望收益、资产和合同权益进行融资的形式。这种模式不依赖于项目发起人的资信或拥有的有形资产来安排融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成为偿还贷款和补偿投资回报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3.PPP项目的操作模式。

按照PPP项目的收费机制不同,PPP具体操作模式包括3类,一是经营性项目,指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如供水、燃气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模式推进。二是非经营性项目,指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如市政道路、排水管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三是准经营性项目。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模式推进。
        三、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1.科学有效地编制目标责任元素和成本
        不管是哪个单位,在轨道交通工程成功中标之后,在进行开工建筑前期,必须坚持编制建设和管理工作者联合项目部门实施责任成本的确定工作,作为相关组织与单位,尤其是轨道项目部门必须根据责任成本实施计划的制定工作,把工程中的中标额当成是科学合理控制基础实施预算调整同时明确好预算工程的最终成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中标额中需要把间接产生和利润的费用扣除,在最大限度地熟悉成本的预算之后,如果详细的经济数据和收取的业主费用存在较大的出入,则需要依据真实有效的数额实施优化与调整。轨道交通工程的现场费用如果需要临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必须将中标价格中各种临时的设备成本费用扣除,之后在数据信息无误的前提下把工程施工建设的现场产生的相关费用当成最高的预算项目成本额度,这样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费用超额的情况。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可以根据施工队伍、部门以及班组任务有针对性地实施工程任务的分解,各个施工部门、队伍以及班组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责任成本,这样对轨道交通工程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有很大的帮助。工程项目主管人员一定要和工长以考核工期、质量以及成本、安全为主要指标实施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这样也为后期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好铺垫。
        2.重视对经费的把控
        另外合理有效的成本建设也是工程提升质量水平、高效施工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也必须符合切身实际,把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有效结合,把全过程中的控制理念充分应用其中,建立健全关口控制的基本原则,将成本以及工期进行有效配置,这也是找准最佳工程工期的前提。轨道交通工程相对其他工程较为特殊,尤其是施工环境的特殊条件下,必须反复的验证以保障工期目标所采取的实践方法和延误工期之间诱发的损失有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在充分确定了其施工整体方案之后,对于影响成本较大以及具备较高技术难度的相关工程必须对其技术方案实施优化论证,进而科学合理地实现最小化成本建设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3.科学有效地控制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设备费
        一个国家与地方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轨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发挥疏导交通等作用,而科学合理的成本建设控制也是轨道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实际上,在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必须将必要的,所占工程数额较大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设备费控制好,通过额定工日数、定额工资和费用的规定对工程进度实施合理控制,尽可能地保障其实际产生的额度低于额定额度,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进度,需要培育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工作者,这批工作者一专多能,这样就能直接提示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PPP模式有利于拓宽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渠道,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作为政府和社会企业,在互信共赢理念基础上推动合作,使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的协调统一,那么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易欣.PPP轨道交通项目多任务委托代理监管激励机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6(3):1-7.
        [2]江春霞.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失败诱因及启示--基于25个PPP典型案例的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5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